2005年8月2日 星期二

從特徵流程中尋找獨特優勢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27版 方素惠
2005/8/2

許多企業往往都忽略內部獨特的理念和文化,這些別人無法移植之處才是競爭優勢所在。
有些問題,如果在企業裡關起門來回答,答案大概相當令人難為情,例如和顧客策略有關的問題。
你的公司一定標榜「顧客至上」吧?這一點都不稀奇,但是,如果哪一家公司的顧客策略真的成功了,才是真正的稀奇。為什麼要建立堅實持久的顧客關係,並且讓公司獲利,會是如此的困難?
管理顧問阿魯西分析,因為有一些基本的取捨抉擇,我們必須先面對。例如,讓我們誠心問自己,是真心愛顧客,想使他們滿意,或者顧客只是我們追求其他目標的手段之一?服務顧客很重要,降低成本很重要,但是,在企業心目中,究竟哪一個比較重要?我們的企業裡雇用的是機器人,還是熱心傳道者?我們究竟打算用一項產品賺多久的錢?
面對這些課題,當我們能夠理直氣壯地做了取捨,顧客策略才有成功的機會。
對很多公司來說,要能夠找出一位稱職的領導人已經不容易,但是國際間有少數企業,培養領導人的管道似乎特別暢通,除了奇異公司之外,就屬卡夫食品(Kraft)最被人津津樂道。它的祕訣之一,讓經理人負有底線責任(bottom-line responsibility),將員工薪酬,和公司整體利潤結合,這麼一來,員工就較有成本概念,能夠站在制高點看事情;另外,它刻意安排經理人在直線和幕僚職位間定期輪調,讓經理人既能夠學習做決策,也能夠學習和別人合作。
國際知名的學者葛夏爾(Sumantra Ghoshal),和另一位倫敦商學院教授Lynda Gratton,提出了管理上的一個重要名詞,叫做「特徵流程」(signature process)。
意思是說,在大家忙著向外界找尋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作為學習對象時,其實不應該忽略了,公司裡可能有一些流程,反映了公司獨特的文化和的理念。這些流程是從公司的土壤裡長出來,是別人無法移植的。
例如,英國石油公司要求事業領導人幫助其他事業單位,這個理念不只是用道德訴求,這些主管的績效評估裡,甚至包含同儕的績效改進狀況。
正因為特徵流程是以獨特的企業文化做基礎,不是其他人能夠模仿,因此,更形成公司的競爭優勢。
《特徵流程》相關文章精選自「史隆管理評論」,是重量級學者葛夏爾的最後遺作,去年3月,他過世時,包括經濟學人等期刊,都為文哀悼。文章看來雖然有點艱澀,但未來將會是管理學界討論引用的重要概念之一。
(本文原載於6月號EMBA雜誌,網址為http://www.emba.com.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