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9日 星期六

溫寧多角經營 產品推陳出新

■ 劉煥彥
德國拜耳集團(Bayer)執行長溫寧(Werner Wenning)。溫寧致力創造「新拜耳」,把主力業務放在化學、醫療與塑膠產品。彭博資訊
身為百年前發明阿斯匹靈藥物的德國拜耳集團(Bayer)執行長,溫寧(Werner Wenning)過去三年幾乎把所有時間放在改造這家有142年悠久歷史的德國化學與醫療企業上。
金融時報報導,溫寧在三年間收購兩家公司,處分許多旗下事業,並於今年1月分割獲利不佳的朗盛化工(Lanxess),創造出他稱為「新拜耳」的企業集團,把主力業務放在農業化學、醫療保健,及創新而高成長的化學與塑膠製品。
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認為這樣改造拜耳就已足夠。拜耳的產品領域仍然從製藥橫跨到化學品,比起許多同業仍顯得不夠聚焦。拜耳的競爭對手不是專攻化學品,就是著力於生命科學領域。
不過溫寧認為,目前拜耳架構目的不在創造各事業體間的綜效,而在於發掘每個領域的創新潛力。他指出,拜耳20億歐元(24億美元)的研發預算,「是這個產業中所有德國公司裡最高的」。
然而許多分析師認為,把朗盛分出去「過於輕率」,並批評拜耳依然以官僚方式經營投資人關係。
這使得觀察家懷疑,拜耳是否可能面臨類似上個月德意志交易所公司(Deutsche Borse)執行長賽佛(Werner Seifert )被迫下台的窘境。但溫寧倒不認為拜耳會出現如此下場。
溫寧說:「從我最近與投資人的接觸判斷,拜耳的組織架構已不再是問題。營業利潤連續九季改善,使大家開始意識到這種企業組合才能創造股東價值。」他說,拜耳開始獲得長期投資大戶的支持,特別是在美國。
拋棄低成長業務的確有其益處。許多證券分析師已調高拜耳投資評等,尤其在拜耳公布第一季獲利超過預期後,加以溫寧表示,「第二季表現目前為止讓我十分放心。」
這是因為拜耳旗下兩個事業農業生技公司Crop-Science,與創新材料公司MaterialScience目前在市場表現不錯,不過若市況再度惡化,還是可能表現不佳。舉例來說,溫寧坦承創新材料銷售量成長未來幾季可能趨緩,而農業化學總是得依賴無法預期的因素,如天氣。
然而溫寧相信,由於拜耳現在把重點放在創新,使其得以不斷推出新的應用與產品,彌補未來經濟衰退帶來的衝擊。
儘管在拜耳營運較弱的製藥部門,推出治癌藥物So-rafenib與治血栓藥物Xa之前,拜耳前景還需要繼續觀察,溫寧表示,在,此時設法提高拜耳市值應能使其避免重演德意志交易所公司的歷史。
至少就這點而言,拜耳的企業改造已經出現成效。溫寧說:「自2003年11月我們宣布分割Lanxess的計畫以來,拜耳的市值已攀升了55億歐元,這就是我們最好的保護。」(綜合外電報導)
【2005/07/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