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3日 星期日

知識管理 數位學習的整合應用(上)

■ 楊榮傑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本,隨著環境變化加速及人員異動頻繁,企業愈來愈重視人才的養成,如何執行教育訓練及發揮其成效,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成為當前的重要議題。
過去企業常用的人才培育方式有師徒制、課堂講授、TWI-JI工作教導法、CAI電腦輔助教學、視聽教學、資料閱讀、發表會、模擬學習等,每一種教導方法都有其優點及限制,需針對學習目的與效果選擇適當的方法,才能引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達成學習目標。
不過,礙於新產品或新技術快速發展,職位異動及人員分散各地,往往造成企業必須投入大量的訓練成本,以維持人力資本的品質與數量。另外,企業的核心能力訓練無法求助於外部訓練機構,必須借重公司內部主管或表現優異的員工來挑起企業知識傳承的重責大任。若人員流動率高或工作據點分散遼闊,會對企業內部講師造成頗重的負擔,甚至影響其日常工作,當然也不易確保學習品質與訓練成效。
所以,如何運用合適的教導方法,一方面確保學習機制的執行,另一方面降低成本及減少不良影響,是企業教育訓練體系運作所必須努力的目標。近年來,個人電腦平價化,使得網際網路應用日趨廣泛,對企業而言是一大福音,特別是在「數位學習 (e-Learning)」與「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egement)」的運用上,可以有大幅進展。此兩項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協助企業解決核心能力傳承的難題,漸被許多企業認同及陸續導入。
數位學習是一項不同於以往傳統教學的學習工具,優點有:
1.學習者可不受時空限制進行學習。
2.學習過程可依個人程度或需要,進行跳躍式學習。
3.確保教學內容一致性,不受講師差異的影響。
4.可在短期內進行大量的教學活動。
5.可節省企業內部講師人力及資源投入。
數位學習的三種形式
目前常見的數位學習形式主要有三種:
元件化課程:類似堆積木原理,將課程切割成許多小單元,以結構化方式規劃及設計,並運用適當的工具及方法加以組合而成。元件化課程適用於內容較常局部改變,或因對象不同必須調整內容的課程,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變更內容。但相對初期投入較多資源,所以製作成本比較高。唯企業內部沒有這方面的專門人才,及擁有適切的製作環境與設備,所以此類課程大多委託外部專業數位內容製作業者。
多媒體課程:原則上以動畫方式製作,呈現內容中並不一定有「講師」的角色,亦可利用動畫人物進行現身說法,或以類似戲劇表演方式,將觀念、想法或宣導事項傳達給接收者,因為比較生動有趣而容易記憶,但若需要修改內容,可能必須重新製作。
串流影音課程:串流影音方式通常包含講授的投影片、講師影像、聲音及課程目錄三大部分。投影片會隨著老師講授的段落自動切換,若需要重複聽取或從中段開始,可利用課程目錄點選所要的章節。
製作該類課程只需要一套串流影音課程製作工具軟體,加上錄影(音)設備即可,錄製方式通常有現場同步、後製作及電腦操作畫面擷取等方式,操作十分簡易且花費不高,比較適合企業自行導入或應用。但若課程品質需求較高,必須提升影音設備等級及提供適當的錄製環境。另外,可再搭配前述兩種方式交互運用。
導入數位學習六大步驟
企業自行導入數位學習,可依照下列六個步驟實施(見圖):
需求分析:首先要掌握學習需求及對象,然後訂定學習內容及課程類型,再依據學習者特性及學習目的,規劃相關教學資源及應用工具。
課程規劃:根據需求分析擬訂課程目標(包括學習目標與遞延目標),再設計課程架構及教學方式,並準備教學相關資料,最後,再考量講師的個人特質,以決定呈現風格或效果。
講師訓練:透過適當的訓練以協助編寫教材或腳本、熟悉數位內容製作的系統操作及錄製技巧,使選派講師掌握數位學習方式的特性,以增進互動技巧及塑造個人形象。
課程開發:在課程實際錄製之前,要先審查課程內容及確認腳本,依適當的時數規劃加以切割或調整,原則上每段課程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失去學習意願。課程錄製時,必須注意周邊環境的聲音及畫面背景是否造成干擾?語音是否清晰?影音與課程內容呈顯是否同步?課程錄製完成之後,必須針對錄製效果及內容,依據分析與規劃事項加以檢視驗收及修改。
課程遞送:課程錄製驗收完成後,便要將課程發布於適當的平台或存取位置,以利學習者自行安排學習主題及進度。在學習過程中或完成之後,亦需提供問題討論或回饋指導的交流管道。另外,為增進學習效果及強化互動,必要時可採用「混成教學」,結合運用數位學習與傳統學習方式,一方面可縮短學習時間及打破時空限制,另一方面亦可保有傳統教學的優點。
成效管理:訓練成效衡量可分別由「反應」、「學習」、「行為改變」及「績效」四個層次著手。在「反應」層次,必須掌握學員對學習方式、系統操作及使用時間等方面的意見或數據。在「學習」層次,則可透過測驗或實作,確認學員是否已經「學會」課程內容。「行為改變」層次則著重於學員是否將所學「應用」於工作或生活中。至於「績效」層次則強調對組織的影響。(下周日待續,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高雄服務處創新營運組經理)
【2005/07/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