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0日 星期五

世說新語》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 洪志鵬
大公司大都設有公關部門,負責消息宣布、對外溝通和媒體關係。每家公司評估公關人員表現的方式不一,有的以上媒體的次數來評量,有的以記者會出席人數,甚至連公司消息上報的版面位置、大小都有量化的評估標準。如果能上電視,那更代表成果非凡。不過常上報、上電視是否就是好公司,這點值得商榷。
舉例來說,很多科技企業都會定期辦記者會,有的還移師國外旅遊勝地,就算沒有重要消息宣布,至少達到與媒體聯誼的目的。其實這種心態值得檢討,因為這些媒體記者大費周章出國參加活動,時間一到總得發稿。如果他們發現沒有新消息值得寫,公司主管又在炒冷飯,開口閉口還是那一套,這種徒具形式的公關活動會讓人興趣缺缺,花了公司一大筆錢,換來的頂多是塞版面的消息曝光,對公司並沒有什麼幫助,頂多讓人知道公司還沒倒。
其實企業對公關人員的要求不必太僵化。有時候明明沒有值得報導的消息,或是公司陷入低潮、沒有好消息,卻還要求頻頻上報。於是垃圾新聞稿不斷往外丟,全世界都知道這家公司業績走下坡,新聞稿內容卻老是粉飾太平,讓人看了直搖頭。
花時間和精力在發這種自己都不相信的新聞,不過是浪費公司資源罷了。
還有很多外商公司以為臺灣還是落後封閉的第三世界國家,一有國外主管來訪,就會大做文章,租用大飯店昂貴豪華的會議室舉辦記者會。殊不知媒體和讀者不是傻瓜,如果是公司CEO來訪,宣布重要消息,當然有其新聞價值。
如果只是地區總部九品芝麻官,沒有什麼決策能力,宣布的消息不脫公司網站和新聞稿的範圍,只不過開口講的是英文,這樣的長官來訪,其實就不必帶出來見人,因為對生意一點都沒有幫助。而且「狼來了」一喊久,媒體記者都知道又是小題大作,有朝真的有重要人物來訪或大消息要宣布,便落得沒人上門報導,就因小失大了。
臺灣俗諺說「惦惦呷三碗公」,翻譯成企業用語,就是默默地賺錢。公司經營當然是要賺錢,所以要敲鑼打鼓上媒體,還是躲在一旁不吭聲默默賺錢,就要看怎麼做對業績有幫助。不必為上報而上報,把資源集中在效果最大的時機,這樣對公司才有真正的宣傳效果。如果真有值得報導的新聞,媒體自然會找上門,報導效果就更大了。
(作者是專職作家,曾任美商昇陽電腦行銷總監。經營「自由人日誌」網站,網址www.MichaelSoft.org
【2005/06/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