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9日 星期四

創新 領導者的修練法門

■ 蔡翼擎
創新才能常保企業競爭力於不墜,但如何創新卻是十分內隱的知識,雖有方法論,但卻難以教導傳授,一定得創新者身體力行才能心領神會而產生創新能量;因此創新與其說是一種知識或一種行動,更貼切的說法應是一種修練,是欲創新企業領導者的修練。
破壞性創新 刺激成長
與波特、凱普蘭並列美國哈佛商學院名師,在當代甚具影響力的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以他之前的著作《創新的兩難》與《創新者的解答》,奠定「創新大師」的地位之後,最近新出版的《創新者的修練》再度成為暢銷書。
克里斯汀生主要研究技術創新、策略布局,這兩環正是創新的關鍵環節。商場競爭嚴酷,漸進式的創新無法創造明顯的競爭差距,也因此不一定帶來企業的持續成長,唯有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才能確保成長引擎不熄火。然而破壞性創新常是一種激烈的行動,過程中更需創新領導者的智慧及引導,唯有創新者有相當正確的修練,才能達到預期效益。
News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陳鳳馨,前中華電信董事長、現任交大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毛治國,日前在在一場論壇中,對創新的核心問題──創新者如何修練以及克里斯汀生的「破壞式的創新」理論,做了一番討論。
毛治國分析,心理學家將人類行為的發生,解析為三個要素:外在機會、當時的動機、當時的能力,亦即「機會、動機、能力」。克里斯汀生的「破壞式的創新」理論運用的便是這個「機會、動機、能力」的解釋模式。
創新 才能持續成長
過去「機會、動機、能力」多是解釋人類行為,克里斯汀生將它拉高到企業,從企業策略規劃的大量個案去歸納與觀察。以第一個要素「機會」來說,企業領導者是否能看到具有破壞性的創新機會?是否是有未被滿足的市場?現有產品是否已好過頭?都蘊藏著機會,也都依賴創新領導者修練,才能產生前瞻性的洞悉能力。
「動機」在創新過程中是大家共同的條件,因為處於現今變遷快速的環境,唯有創新才能持續成長。但第三個環節,即創新者是否有適當的「能力」把這些「機會」轉換為商機,則是創新成敗的最大關鍵。能力包括資源、流程、價值訴求,有這些能力,還得有獨到的機會,毛治國譬喻,兩者皆具即是佛家所說的「因緣和合」,內因對外緣,搭上了後,一切(創新)就會發生。
在競爭上,市場在位者多半會忽略新進者的進入,而專注於當時認為有利基的市場,因此新進者便漸漸地吃掉在位者的市場,但克里斯汀生不認為這樣的漸進循環是必然的,因為成功的「破壞式創新」能一下子就吃掉市場。陳鳳馨質疑,雖然克里斯汀生也提出市場在位者應如何維持「贏」的策略,但面對這樣的情勢,在位者保衛戰贏的機率高不高?
毛治國表示,中國老祖宗早已提出:「任何一個解決事情的道理,就在那個事情當中。」即「理在事中」。「因事之理,不勞而成」,意思即順著事情而作,不用太辛苦也可成功。克里斯汀生透過大量的個案研究,發現新進者能把市場在位者吃掉都是因為有「機」可尋。因此,在位者與新進者的攻防戰,誰能勝出,關鍵便在誰能瞭解「破壞式的創新」其實就是一個機會,其出現與形成都須靠足夠的洞察力才能發現。
洞察力 成功前哨站
縱使市場在位者過去有過成功的「破壞式創新」,不表示創新之後繼續發展老路,未來仍可保持成功。不論是在位者或新進者都須瞭解,「機會」是隨機的,但一旦突破這個隨機性,「破壞式的創新」就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即能在創新者的操作下重複出現。所以說,「機緣」與「長期訓練的洞察力」,可說是創新,尤其是破壞性創新成功的前哨站。
但投資如何預測一個企業的未來有無破壞性創新的潛力?
毛治國舉電信業為例。電信業網路語音服務(VOIP)經過十年的演進有很大的進步,但獲利價值一直未能完全發展,目前可能只有約20萬用戶;但PChome的skype一出現,目前已將近有200萬的使用人次,以這種速度發展下去,這項服務會使傳統電話的營收蒸發掉。
若從克里斯汀生「機會、動機、能力」理論模型來看,VOIP敵不過傳統室內電話,所以未達成營收目標;而skype鎖定網路族,以通話方式取代打字的溝通方式,具備「破壞性創新」服務的「機會」條件,而「能力」上只要下載相關程式,既是免費又能得到優質品質,能輕易地從能力面結合機會點,因此造成skype的蓬勃發展。
又如高鐵的誕生,只須一個半小時,就可把西台灣變成一個生活圈,可說是一個很強勢的交通工具,未來通車後,老的交通骨幹就會退位。過去長途快速靠民航,長途大量靠鐵路,部分靠高速公路,未來高鐵出現後,民航必須重新定位;高速公路的流量也會縮減;衝擊最大的就是台鐵,未來可能轉入區域化、區間化,轉變成約100公里左右的中途運輸機制,功能定位上應是通勤火車,票價比照捷運,改採按里計費,應可改善目前虧損的情況。
贏家思維 在問題中找機會
至於台哥大為何可以順利囊括市場,超越中華電信的營收?
毛治國認為,這顯示在激烈競爭的時代中,企業應用「贏家思維」去看待事情,勇於在問題中找機會。1998年元月民營業者開台前,中華電信在1997年底市占率幾達百分之百、行動電話用戶數約150萬,但等待行動電話號碼的用戶約有100萬。
民營業者一開台,這些需求不能獲得滿足的消費者就急著轉到民營業者,影響所及,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內中華電信的市占率便從100%掉至26%。這個現象也引發電信業者開始積極關心消費者的需求,紛紛以客製化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如此一來,民營業者促銷任何一個年齡層方案都非常容易達成銷售目標。
未來電信業者,哪一家會勝出?毛治國認為,從趨勢來說,贏家必定是整合固網和行動業務者;克里斯汀生也認為,未來必定是網網相連,以汽車來說,車上可以看新聞、收Mail等等,電信業者必須整合所有的平台,相互應用以豐富內容,不過目前門檻仍高,並不容易作到。
【2005/06/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