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5日 星期日

好書導讀》觀望不如行動(下)

■ 台北訊
無數的公司面臨和EMC、蘋果一樣的問題,包括語音與資料通訊技術的領導廠商朗訊、以Unix作業系統為基礎的電腦系統領導廠商昇陽電腦。
朗訊與昇陽在1990年代都曾風光一時,也都遇到艱困時期。朗訊被迫採取積極行動,昇陽由於有充裕的現金準備,並沒有感受到相同的急迫性。
結果,就在昇陽考慮是否採取積極行動,應該採取哪種方式之際時,戴爾與IBM逐漸吃掉昇陽的市場占有率。產業分析家與權威人士很快就看衰朗訊與昇陽,但是這些公司的最後命運尚未見分曉。我希望他們趕快振作重新改造,不過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商業模式建構的時間不能太久。
公司逐漸依賴堅強的商業模式,也更周詳考慮科技的使用。對大企業來說,新創企業不再是威脅,這是令人鼓舞的消息。以前投資人被新創企業迷惑,大公司被迫搞一些花俏的網際網路科技,現在沒有這種壓力,大公司可以專心使用真正良好的網際網路科技,以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
對公司來說,在新常態時代善用科技,要採行分權的作法。科技不再神秘,不再需要資訊技術專業人員作所有決策。相反地,每個產業的企業只要了解科技如何影響產業,以及如何利用科技,這需要組織各階層的人通力合作才能做到。
高階主管必須參與科技策略,公司上下都要負起責任。管理階層要授權給實際使用者,讓他們負起規格與配置上的責任。這將給資訊技術一個更有價值的新角色:操作的人參與,使企業運作得更好。這樣一來,科技就跟堆高機與辦公室家具等其他資本支出一樣,可以創造出價值。
在新常態時代,另一項新的趨勢將會繼續,那就是周期循環時間持續縮短。新公司成功的時間將比以前更快,而從成功到失敗的時間也會加快。
1990年代最大的教訓之一是,儘快確認成功或失敗,對每個人都有利。顧客與投資人比以前更沒有耐心,這有好也有壞。一方面,迅速繳出漂亮的成績單,造成很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卻帶來新的商機,包括協助企業更快了解什麼工具與服務有幫助,什麼是沒有幫助的。
所以新常態時代回到傳統的銷售、利潤與現金流量的企業評估準則,並且結合新的法則。初步得到的教訓很明確,科技可以使企業以更少的員工獲致成功。在不確定時代,彈性是成功的關鍵。全球化同時小公司與大公司創造出機會。跟以往一樣,拖延仍是一種策略,不過這真的是很糟的策略 。
(本文摘自商智文化出版《新常態》)
【2005/06/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