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8日 星期一

企業廣角鏡》有機可乘 與有志竟成

■ 葉匡時
林林種種的經營策略思維中,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我稱之為有機可乘的思維,另一類則是有志竟成的思維。有機可乘的思維強調企業要懂得審度外在形勢來尋找成長與獲利的機會,那裡有機會,就往哪裡發展。有志竟成的思維則強調,企業要有自己的定位與願景,立定志向後,就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策略大師麥克‧波特的五力分析,其實就是有機可乘的策略思維。依照波特的看法,企業擬定競爭策略應注意:「新加入者的威脅」、「購買者(客戶)的議價力量」、「取代品(或服務)的威脅」、「供應商的議價力量」及「現有競爭者的對抗態勢」這五項要素。
企業應該透過這五方面的分析,找到最佳的市場競爭定位。用通俗的說法,波特的五力分析就是要企業知道怎麼找出最佳的市場機會。幾年前,政府開放電信執照,許多財團競相爭取。這些財團過去的業務與電信毫無關係,但是他們看到了機會,這就是有機可乘的思維。
新興策略大師普哈拉十多年前提出核心競爭力理論,認為企業應該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技能,並以此為基礎尋找企業的未來。普哈拉非常強調企業要瞭解自己最擅長的能力,並以此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再尋找所需要的資源來完成自己的目標。
另外,以撰寫《基業長青》與《從A到A+》而聞名於世的柯林斯,也認為企業要有不輕易變動的願景。這兩位管理大師的思維模式都屬於有志竟成型。高清愿一直堅持他經營統一超商的理念,在虧損七、八年後才開始賺錢,就是有志竟成的結果。
究竟企業要用哪種策略思維模式,與企業的性格有密切關係,有些企業是只要有賺錢機會就會去爭取,有些企業則只從事與自己核心能力有關的業務。簡單地說,如果企業採取有機可乘的策略,企業屬性就比較傾向投資、投機型的公司,隨時準備獲利了結;而採取有志竟成的策略,表示這家企業比較可能成為追求永續經營的長青企業。
對還沒有找到自我定位的企業而言,有機可乘是很自然的策略思維,但對已有一定基礎的企業來說,不應該老是隨波逐流,而是在一定的領域內收尋新機會,這樣的策略可以說是在有志竟成的決心下,尋找有機可乘的空間。
(作者是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e-mail:ksyeh@mail.nsysu.edu.tw
【2005/03/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