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創業DNA三要三不要

【經濟日報╱吳嵩浩】

什麼是創業家的DNA?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的答案是「三要三不要」。所謂的「三要」就是要創新、要勇於嚐試、要夠專注;「三不要」則是不要自大、不要怕死、不要放棄家庭。

許多人在這波金融瘟疫中丟了飯碗,卻萌生創業念頭。究竟在景氣不佳時創業,是好機會、還是容易成為金融瘟神的祭品?黎智英最近在一場「創業論壇」演講中提到,失業是創業的機會。他還說,成名要趁早,只要身上流著創業家的血,無論景氣好壞都有創業成功機會。

要創新

創造將來,不是重複過去

黎智英並從創業過程中,歸納出創業DNA為「三要三不要」。其中第一個「要」,就是要創新。

「賣燒餅也是創業啊!但一定要和別人的不一樣,我的燒餅能不能少點油,但一樣好吃?別人賣100元,我只賣80元。你一定要為顧客解決一些問題或困難。」黎智英拿香港人最愛的燒餅為例,提到創業要有差異化,創業時若能利用創新方式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就是創業成功的第一步。

「創造一個事業是創作將來,不是把過去重複。」他解釋創新的重要性,「你要創的業,最好是什麼都不懂的。」黎智英從成衣廠、品牌一直到媒體產業,他承認,每次創業前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走,但正因為自己是新手,所有事都得重新來過,不會把過去產業中的舊思維帶到創業中,於是誕生許多創新與破壞。

要嘗試

從錯誤中學習教訓

有了創新精神後,黎智英認為「要勇於嘗試」是創業DNA「三要」中的第二個「要」。「因為你對創的業什麼都不懂,所以就要不斷嚐試,從錯誤中獲得教訓,從教訓中慢慢領悟。」他笑著說:「Try in error嘛!我書讀得少,不得不從嚐試中找尋機會。」如此一來,樂觀、信念與承擔,也都會隨著勇於嚐試而茁壯,成為創業過程中重要元素。

要專注

簡單、遵守減法守則

雖然黎智英鼓勵創業者要勇於嚐試,但他也提醒,創業DNA的第三個要素是一定要專注、簡單、遵守減法守則。「創業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反問自己有什麼不需要做的,如果能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到連傻瓜都能做得很好,那自己更能做好。」黎智英說,一定要把精力放在小範圍,讓專注與簡單來提升創業成功率。

「創業可以從小(生意)做起,規模大的可以學習很多東西,但大的學費貴,如果謙卑地從小做起,賣個小東西可也可以,不一定要做大生意、大理想。」黎智英從「要專注與簡單」中,引出創業DNA中的另外三個「不要」。

不要自大

不怕失敗、沒有面子

談起「做小生意就可以」,黎智英在這場論壇中,不下三次提到不要自大的謙卑心態。「要虛懷,創業一定不要怕沒有面子、怕失敗、怕被取笑。」黎智英認為,天下沒有天才創業家,只有不適合的創業者,就是認為自己最聰明或放不下身段的人。這些人自大、不夠虛懷,自然就無法從錯誤中成長。

不要害怕

大膽衝撞才會成功

除了不要自大外,黎智英還認為,「不要怕」也是創業者必備心理素質。他舉1997年香港回歸前,當地媒體產業都擔心未來新聞自由將受限,而不願繼續投資為例,「他害怕,對我而言就是機會,因為我什麼都不怕,所以後來在香港創立蘋果日報,做得很好。」所以創業一定不要怕,別人愈怕就愈是你的機會。

黎智英在他的新書《你夠拚命嗎》中提到:「每次創業我都告訴自己,這是最後一次創業,之後我便會死去,我要投下我擁有的一切,跟他們同歸於盡。」用死亡的張力去創業,也是他成功的因素。黎智英說:「創業家要不怕死,因為失敗可能性大,想太多,難想通。」他認為唯有大膽去衝撞才會成功。「成名要乘早啦!」他開玩笑地說,年紀輕就創業,成功機會多,錢也能賺更多。

實際上,大多數年輕創業者都具備「不怕死」性格,也因為不需考量身段與面子問題,間接也能做到「不自大」,對於創新、嚐試與專注力也較能掌握,但年輕人還得不斷充實自己。

他以自己為例,雖然學歷不高(國中學歷),但現在書卻讀得很多,「我之前炒股也看了很多書,有掌握了才闖啊!」黎智英笑著說,「創業人一定不能把書放下,要閱讀,從其他人犯什麼錯去學習,要學會宏觀。」

不要放棄家庭

事業家庭應取得平衡

黎智英提出創業最後一個「不要」,就是「不要放棄家庭」。黎智英過去曾因為忙於事業卻忽略家庭,導致與前任妻子分開,他很感性地說:「創業初期真的很辛苦,但一定要家庭平衡,否則一切都是零。」這席話也說明,唯有具備管理企業及照顧家庭的實力與責任,才能被稱為成功的創業家。

【2009/05/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