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主管經》裁員 審慎執行

因應經濟不景氣,許多企業早已執行一波波裁、減薪等降低成本行動,但為了持續降低成本,組織「再瘦身」的第二波人力精簡作業,仍在許多企業的考量之列。

主管當然可理解企業主的難處。問題是,前一波的人力精簡,已汰換掉不適任或績效後段班的成員,第二波的人力調整,卻得對工作表現在水準之上者下手。這就困難了。

如果,主管原本的管理風格本只著重工作管理的硬工夫,透過嚴格高壓的工作管理模式,推動團隊達成工作目標。對這類主管而言,第二波資遣尚不至太困難,就算成員都表現出色,仍有高低之分,只要從排名居後者下手即可。

但若主管遵循管理教科書或管理聖經,運用軟性的激勵管理之術,深入團隊成員的內心與家庭,藉以凝聚高度的向心力,那麼面對這群與自己交心掏肺,一路南征北討立下汗馬功勞的部屬,裁員之刀將難以輕易劃下。

論工作能力,這群部屬均能克服困難,完成主管所交辦的艱鉅任務;論敬業態度,這群部屬的配合性高,必要時犧牲家庭生活與個人健康,不在話下;論組織忠誠,這群部屬在景氣好時,或曾婉拒外部優渥誘因,仍隨主管攻克一座座灘頭堡。

如今,主管卻必須做出捨棄同袍的決定,可以想見,部屬將是震驚、不解與憤恨。自己竟然被一向信任與交心的主管所遺棄與背叛。

有個心理測驗,描述一家親人摯友同搭一船,但船行途中因不堪重量,須有人犧牲下海,方能避免整船下沉的命運。受測者在此決策中所面臨的矛盾與衝擊,正是主管此時內心掙扎的寫照。

平日耗費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團隊向心力與凝聚力,都可能因為組織「再瘦身」的人力精簡作業而前功盡棄。如果忠誠度佳且工作表現優異,都不足以成為景氣衰退時的護身符,日後還能相信主管嗎?還值得為這個團隊效力嗎?

如果企業的人事成本占營銷費用比率較高,裁減人力確可達到成本或費用降低的效用,但若人事成本並非主要的費用項目,則雖稍降財報的成本數據,其影響實屬有限。

過度裁減人力,將可能導致士氣煥散與團隊崩盤的風險,且將形同對好主管的懲罰。因此,企業主在擬定第二波成本降低策略時,實應審慎衡量。

【2009/05/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