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1日 星期三

主管經》部屬培育vs.團隊績效

【經濟日報╱林行宜】
「培育部屬」是主管的工作重點之一,在各種不同的培育方式中,又以在職訓練(On Job Training,OJT)最具實效,讓部屬嘗試新任務,藉由工作體驗,提高戰力。
但部屬經驗能力不足,除了有產出品質不穩與風險偏高的顧慮之外,作業時程更可能有所延誤。若因部屬培育而未達團隊績效目標,主管須承擔責任與壓力。
想確保時程與品質,由深具經驗的主管或資深人員承擔任務,是最保險的做法。但如此一來,不僅主管與資深人員的負擔加重,資淺人員更難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團隊戰力將無法提升與發揮。
主管應先講求品質、效率與時效?或是讓新手上路試行,以培訓部屬為先?在團隊績效與部屬培育間,應如何取得平衡?這的確是主管的兩難。
建議主管考量以下因素,做為判斷的參考。
任務的重要性:工作愈重要,失敗的成本與代價愈高,因此須採行較避險的作法。由深具經驗的資深人員掌舵,資淺人員從旁見習,日後再透過其他較小型的專案,磨練資淺員工的能力。
部屬的能力:部屬的學習能力與現有能力也是考量因素之一。若主管評估以部屬的現有能力,及「努力」的意願,仍沒有達成目標的勝算;且任務一旦失敗,損失將超過主管所能承擔的範圍,或主管無法挽回頹勢,則建議不可貿然以此工作培育與試煉部屬。
內部環境成熟度:若團隊成員素質佳,且相關標準作業流程訂定完善,則主管可在此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中,多讓成員嘗試不同的任務,即使出現問題,也能在內部尋求立即與強力的支援。
外部環境可控程度:若外部市場競爭激烈,團隊正處於「騎馬打天下」的緊繃局面,績效的分毫之差,即可能決定團隊的存續與成敗,是否能在此當口練兵,讓經驗不足的毛頭小子帶領大軍衝刺,主管須審慎考量。
主管若忽略或剝奪部屬親自執行工作的機會,無疑地將背離OJT的本質,無法達成人員培育的目的。然而,管理者最大的責任,在於帶領團隊盡力達成目標,所以,在部屬培育與團隊績效間,仍應將團隊績效擺在第一位。
若為培育部屬,罔顧團隊績效,甚至斷送團隊前途,對於團隊的其他優質成員是不公平的。建議主管可先考量任務的重要性、部屬的能力及內外部環境等要件後,再決定部屬工作的派任,才能在培育部屬與團隊績效間取得均衡。
2007/11/2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