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管理個案》台明將打造經典玻璃聚落

【經濟日報╱陳珮馨】
個案摘要
2007年初,台灣玻璃加工產業盛傳,獨占台灣玻璃生產與供應的台灣玻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玻),為了改善在中國投資的績效,鼓勵大陸的玻璃加工業者,仿效台灣玻璃加工產業的經營模式,與台灣經銷商競爭IKEA訂單。
台玻在台灣的最大玻璃經銷商———台明將企業公司瞬間成為大眾焦點,台明將過去十幾年發展出的產業群聚經驗,能不能帶領台灣玻璃代工業者因應挑戰走過寒冬?
產業群聚 戰力提升
台明將1994年起,帶領玻璃加工廠商形成產業群聚,2007年時已經擴大為16條群聚生產線,共有66家廠商加入,共同進行玻璃家具的代工生產;台明將讓協力廠商各依專業負責不同的加工流程。專業化的結果,不僅降低成本,也提升了協力廠的專業生產力。
台明將為建立新加入廠商的信任,堅持三大原則:首先,台明將不購買其他廠商已有的玻璃加工設備;其次,加入台明將群聚的廠商,將優先獲得訂單;最後,台明將保留20%產能,隨時支援其他廠商。
依廠報價 更具優勢
隨著群聚廠商數目增加,台明將依照忠誠度、機器設備、品質、交期,把協力廠分成A、B、C不同層級,找到可能的合作廠商與訂單後,優先邀請A級群聚廠商報價,由台明將出面參與國際競標。
1997年,台明將第一次接到IKEA訂單,經過九年的努力,2006年時IKEA訂單金額提高至4,000萬美元,代工品項升至60種,IKEA家具中,十片玻璃有八片來自台明將。
最近幾年,台明將結合群聚廠商發展自有通路,並發展自有品牌TTG(Team Tai-wan Glass),群聚廠商只要放棄自有品牌,就可以加入使用TTG。去年,台灣玻璃館在彰濱工業區開幕,展示群聚協力廠商提供的玻璃家具與玻璃藝術品,也是台明將帶領群聚邁向品牌的第一步。
(陳珮馨摘自2007年國科會個案研究與發展計畫〈利用產業群聚以小博大:台明將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個案由中原大學企管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曲祉寧、台大國企所博士班研究生蘇祺婷共同撰寫)
現場討論
「中國以低成本生產玻璃,是否對台明將造成威脅?」個案主持人中原大學企管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曲祉寧詢問。他請現場學員投票,結果意見各半,為了深入討論,他先請大家以五力分析勾勒玻璃加工產業面貌。
觀察得知,台灣的玻璃加工產業上游廠商,是台玻一家獨大,下游的玻璃加工廠商生存辛苦,1990年代後,面對大陸低價搶單危機,台灣玻璃加工體系接近崩潰,曲祉寧要大家思考,適時起身帶頭的台明將,「究竟如何推動產業群聚?」
資源共享 資訊透明
學員表示,玻璃加工廠地點鄰近、廠商和人員流動自如、形成資源共享、資訊透明、彼此有信任感的經營環境,都是促成產業群聚的條件,曲祉寧進一步追問:「到底是什麼條件支持這種信任與合作關係的發生?」
學員綜合意見,勾勒出玻璃加工產業廠商數目多、進入障礙低、技術通透、產品同質、產業毛利率低(小於2%)以及個別廠商無法改變價格等條件,曲祉寧也指出,以上條件,促使玻璃加工產業形成完全競爭市場,彼此才能出現信任、資源共享和分工合作等特徵,「就像農夫種稻米,彼此的合作大於競爭」。
不過,因為市場完全競爭、無利可圖,有學員認為,台明將應該會擔心群聚廠商合作不力,甚至發生占台明將便宜的投機行為,所以台明將必須在事前要蒐集完備的廠商資料,才能支援設備;也有人從協力廠立場認為,「外部產業競爭激烈,既然有人給你釣竿、又提供魚餌(原物料),根本沒有理由叛逃,何況機器設備很難轉手,想私下賣掉都不容易。」
曲祉寧補充,高度競爭的市場表面上無利可圖,但由於市場完全競爭,資訊相當通透,競爭反而提供了充分的管理資源,這也反映台明將總經理林肇睢的遠見,懂得運用利用競爭市場中充沛的管理資源來組織產業群聚。
廠商疆界 切割得宜
不過,有學員提出懷疑,認為玻璃加工並非無利可圖,尤其台明將最初推動群聚時,先後有13位家人跳出,反對林肇睢將訂單分享給協力廠商,可見玻璃加工應該仍有獲利空間。
曲祉寧提醒大家,IKEA每年均要求台明將降低玻璃加工產品的售價,足見玻璃加工產業的薄利,其次,台明將面對「自己做vs.交給協力廠商做」的抉擇,正是「自製(in- house)vs.外包(outsourcing)」的兩難決策,亦即廠商疆界(firm boundary)的選擇問題。
他引用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高斯所述,判斷廠商存在以及疆界大小的關鍵,在於管理協調的費用與市場交易費用的兩難抉擇,回到台明將的例子,由於資訊通透、市場交易費用極低,台明將選擇外包、維持較小的廠商規模,實為明智之舉。
透過產業群聚,台明將靠著管理能力,帶領協力廠商深化專業水平、擴大分工,形成專業化經濟(Economic of Specialization),創造高品質、低成本、高彈性等高生產力的能耐,大陸廠商就算想複製模仿,也很難在短時間跟進。
曲祉寧表示,市場事實也證明,IKEA很快就發現,大陸廠商的加工品質參差不齊,台明將不但沒有喪失訂單,反而獲得更多的生意機會。
【2007/11/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