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服務迷霧》訴求服務三利

【經濟日報/林婉如】
「明明是低單價的商品,消費者卻要求使用年限要像高價品一樣長。碰到缺乏價格與價值等量基本認知的消費者,要如何教育他們?」客服人員經常會遇到這種困境,難道「價格與價值」永遠像「企業與顧客」只能處於天枰的兩端?
消費行為也有「槓桿原理」,顧客儘量壓低價格,卻期望享有更高的附加價值。與其就價格和顧客糾纏不清,不如清楚地向顧客訴求服務的價值。對消費者而言,有價值感的服務,必須符合「三利」標準。
利己:顧客關心的是,產品對「自己」有什麼好處。以電器為例,「台灣製」價格通常高過「大陸製」,台灣製產品能帶給顧客什麼不同於大陸製產品的利益,必須向顧客明確揭示。
利多:提供消費者額外的價值。例如,飛機班機延誤,航空公司贈送餐點,主動協助乘客訂其他航空公司的機位,或協助乘客與家人、公司聯繫等,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以彌補班機延誤帶來的不便。這類特殊狀況是否處理得當,往往讓顧客印象深刻。
又如,當顧客說:「先生,你的服務真好!」,服務人員回答:「這是我應該做的,您付了10%的服務費,這是您應得的,也是我份內該做的事。謝謝您的體貼!」顧客總是希望以有限的價格,得到無限的價值,提升與顧客互動時的價值感,便能創造服務的價值感。
利基:消費者也會在意在服務的競賽中,廠商的利基何在。未來服務將朝「移動式客服」邁進,隨時隨地提供服務,將成為廠商的一項差異化優勢。未來,主管也將可以同步聽到客服人員和顧客的互動情形,更能主動發掘問題、防範問題發生。移動式客服將使企業更有利基點。
低價策略不是企業唯一的出路,創造服務的價值感,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高價值策略還是會勝過低價格策略。當消費者對價格不滿時,服務人員不妨從顧客的三個利益點切入,將訴求重點轉移到價值感,不但能幫自己解套,且能讓服務加分。
(作者是我思形象教室總經理、生命動能協會輔導諮商師,e-mail:phoebe3302000@yahoo.com.tw)
【2006/12/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