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6日 星期四

經營啟示錄》松下全球化的四大試煉

【經濟日報/戴國良】
今年7月7日,大坪文雄從前任總經理中村邦夫手中接下松下集團的經營棒,面對媒體專訪時,信誓旦旦地表示:「松下一定要具備世界級競爭力,並全力達成2010年全球營收突破10兆日圓、營業獲利率10%的目標。」
除了延續中村時代的成本削減政策,松下也將全力出擊。大坪文雄指出,松下已完成組織整備,並且喊出「脫胎換骨」的口號。
松下上一年度營業獲利率已回升到4.7%,但與美國奇異、南韓三星及荷蘭飛利浦等全球電子大廠相比,仍較遜色。再以總市值及海外營收占比等指標來看,松下也明顯落後。松下深知,要邁向世界級卓越企業,仍待加把勁。
要達到「世界級企業」的願景,松下仍然面臨四項嚴苛的挑戰。
★ 全球在地化行銷
全球各地市場不盡相同,全球在地化(Global Localization)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在美國及歐洲占有一席之地後,松下如今把目標鎖定中國大陸。今年3月,松下在上海舉辦家電影音產品大型發表會,表明全面搶攻大陸市場的決心。松下的上海電漿電視工廠,已興建完成,杭州、無錫及廣州的冰箱、冷氣機、洗衣機等工廠,也加入生產行列,行銷通路及物流體系的改善,也已大功告成。
本年度,松下電漿電視大陸銷售量將可達20萬台,攻下20%市占率。大坪文雄表示:「即使本土的TCL、長虹及海信等大廠具有競爭優勢,松下絕不能在這個一年銷售3,550萬台電視的世界最大市場缺席。」
★ 開發營收新支柱
松下面臨的第二個課題是,過度依賴電漿電視這個單一主力產品。奇異、三星、飛利浦等競爭對手,營收來源靠幾個主力產品線支撐,相較之下,松下面臨較高的經營風險。
大坪文雄不諱言,松下除了傳統家電及電漿電視主力產品線外,電子零組件事業群、半導體事業群等還有努力的空間,應積極尋求營收來源的第二個、第三個支柱。但是,可以預期的是,對近幾年來在電漿電視生產設備已投入4,000億日圓的松下來說,2010年之前,電漿電視仍將是推動松下邁向「世界級企業」的動力。
★ 人才全球化
隨著松下向全球化推進,所須的人才也必須更多元化。目前,松下旗下各公司核心圈的51個董監事,只有一個外國面孔,顯然國際化程度不足,缺乏國際視野。
不過,中村邦夫總經理任內已積極推動幹部年輕化及女性化政策。今年松下拔擢部宮井真千子擔任炊飯及調理器事業部負責人。大坪文雄也體認到,松下要成為世界一流的電子公司,一定要重用更多的歐洲、美國、中國等重要市場的當地高階主管,以及拔擢更多年輕幹部,才能應付世界各地據點的人才需求。
★ 併購 勢在必行
由於中村邦夫任內改革有成,松下已累積1.5兆日圓現金流量,隨時可以動用。在數位電子產業結構激變以及競爭白熱化之下,要達成10%的營業獲利率,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松下應推動併購策略,尋找適當的合作夥伴,才能加速達成這個目標。
2007年元月,大坪文雄按照慣例須舉辦法人說明會,報告2007~2009年的中期經營計畫,並說明如何達成營業獲利率10%,及全球營收10兆日圓的策略執行藍圖。他強調,中期經營計畫應考慮技術、產品力及行銷販售等課題,但仍以商品力為核心。
大坪文雄認為,商品力是松下的強項。尤其,松下各地具有戰鬥力的工廠,都可以「做出好的產品」,已成為成長的動力。總公司要求任何一個研發成功的電漿電視新機型,必須可以同步在全球各地松下工廠生產裝配,並且行銷全球,以力求擴大全球市占率,以及提升獲利率。
除了日本,松下已相繼在台灣、中國大陸、墨西哥、巴西、俄羅斯及歐洲等地,部署快速組裝工廠,今年電漿電視全球銷售量預期可達700萬台,比去年成長二倍,明年更將挑戰1,000萬台。而在品牌行銷戰已全面開打的中國大陸市場,預期本年度營收可挑戰1兆日圓。
1990年代末期,松下曾陷入經營績效低落、市占率衰退的困境,經過中村邦夫的銳意改革,力挽狂瀾,已起死回生,確保Panasonic全球卓越家電及電子品牌的地位。如今要邁向「世界松下」的新願景,松下顯然仍面對各種內外部的挑戰。
(作者是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2006/10/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