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6日 星期一

時間管理》讓一天變成48小時

■ 羅智強
周六上午,妻都得早早出門,到一所教會去教小提琴,於是周六就變成我和女兒固定「獨處」的時間。
以搖筆桿為生的我,習慣夜裡創作,早上常常賴床,因此妻出門後,我所謂的照顧,多半是陪著女兒繼續睡。無奈的是,妻才前腳出門,女兒像裝了感應器般總是立刻醒來,然後纏著我陪她玩,而我則努力地想哄她睡,但通常都在筋疲力竭後,以失敗收場,弄得自己更累。
今年開始,我作了改變,周六安排戶外活動,帶女兒四處走走。早上一家三口一起出門,把妻送到教會後,我帶女兒挑一些特別的地方遊覽。上周我們去植物園玩,我按照園裡的解說牌,教女兒認識植物,有時則停下來按著她的想像,陪她玩一些追逐遊戲。
在這段親子時間裡,我們父女倆玩遊戲、跑步運動、認識植物、呼吸新鮮空氣…。在三個小時之中,我們同時進行了很多事情,或者精確地說,我們把這一段原本有限的生命時段,賦予了「多重的意義」。
忙碌,幾乎是現代人躲不掉的宿命,周旋在繁重的工作與家庭之中,蠟燭多頭燒,片刻不得喘息。我們常常會感嘆,一天24小時,真的不夠用。既然24小時不夠用,那麼為什麼不把一天變成48小時或者72小時呢?
加倍一天的時間,其實是做得到的。但這不是要我們真的去顛逆自然法則,而是在「意義」上賦予每一個時間區段「多重的意義」。
比方說,我原先賴床是想要單純地「休息」。但實際上,在那三個小時中,我並沒有真正休息。所以三個小時可能變成了零小時,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但我改變做法後,這三個小時變成:親子時間三小時、運動時間三小時、教育時間三小時,加起來就等於九小時,時間加了三倍。而且由於有收穫、父女皆大歡喜,實際上得到的「休息感」,甚至強過賴在床上。
這種多重意義的賦加心法,如果廣泛運用在生活時間規劃的各個層面,你會發現,讓一天變成48小時並不困難。
(作者是聯合報系溝通學講師、輔大大傳系兼任講師,講座內容請洽02-27463516)
【2006/03/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