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5日 星期一

桃太郎評鑑人才 走出含蓄

陳珮馨 12/04 02:56

管理工具必須因地制宜,隨著不同的國情文化、靈活應變。源於美國的評鑑中心概念亦同,引入亞洲國家之後,隨著區域差異而變化不同面貌。
日本管理服務顧問公司(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執行董事竹內清之在「企業培訓人才品質國際研討會」上,還沒正式談到日本評鑑中心發展,就先誇獎全場「豔麗」非凡!
眼神溝通 一路嗨嗨嗨
原來,在日本相關場合,幾乎清一色是男性出席,台灣卻有高比例的女性人才投入,令他印象深刻。接著,他詢問台下和日本人互動的經驗,是否感到捉摸不定、永遠搞不清楚對方立場?台下果然有不少人,立刻舉手贊成。
竹內清之笑著說,日本人喜歡用「眼神」溝通,很多事不需多說,看一眼就搞定。當面互動時,也很少直接表態,通常只是微笑頷首,不管贊成或反對,都是一路稱「好」。
此外,日本企業傳統是終身雇用制、薪資按年資循序漸進,進入公司就像進入一個大家庭,非常強調和諧的氣氛,甚至開會時也不會有人舉手、直接發表意見,因為所有議程早在前一天,就已經私下協調完畢了。
訓練學習 重流程講解
特殊的社會文化,使得日本在1972年,透過美商宏智(DDI )國際顧問公司DDI引進評鑑中心時必須因地調適。竹內清之表示,當時日本刻意把「評鑑中心」名稱,改為「人才評鑑」,希望建立符合日本文化的在地模式。
不慣於以口語表達的特性,使得日本企業運作人才評鑑制度時,會特別蒐集「非語言」的訊息,同時更強調「訓練/學習」的面向,例如,參加模擬情境前,一定會詳細講解流程,甚至在進行「團體討論」前,也會安排具體演練,直到員工可以完全掌握,才「正式」參與模擬。
參與模擬時,一定會全程錄影,員工事後可以透過影片,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同事也透過影片相互觀察,激發「同儕學習」的風氣。竹內清之表示,相互「回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協助日本員工很快明白該怎麼做,才能修正缺失。
竹內清之說,日本員工很喜歡面試演練,因為可以拉近彼此距離,清楚觀察對方表情。不過,隨著國際化的浪潮,日本員工重視面部神情的文化,也逐漸受到挑戰,因為對外國客戶而言,這套互動方式太抽象了、根本無法溝通。
調整模式 配合國際化
因此,日本企業也開始調整互動模式,希望員工學習「說」出想法;其次,過去的終身雇用制也開始動搖,越來越多人希望自行創業,傳統企業面對人才流失的困境,使得企業接班人計畫更顯急迫,人才評鑑剛好能補足這些環節。
目前,日本至少有1,600家企業、50萬人實施人才評鑑,雖然有98%的公司(表面上)絕口不提評鑑和升遷的關係,但這套制度實質上,已經成為日本企業晉用人才、調度職位的重要依據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