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經營啟示錄》成長 來自不斷革新

■ 王家英、陳珮馨
黑貓宅急便,幾乎成了配送服務的代名詞。五年前它從日本越洋來台,快速成長;每天,有著黑貓標誌的配送車,忙碌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為人們遞送物件,也代委託者寄上感情與心意,漸漸成為人們消費與人際往來不可缺少的好幫手。
一個商品或企業成功故事的背後,往往隱藏著困境和改革突破的決心,經營宅急便的日本大和運輸集團會長有富慶二日前來台,為統一速達宅急便五周年慶發表演講,特別指出,「宅急便就是以商品革新,創造市場的事業。」
但是,「企業成長關鍵來自不斷革新」,成功不可能永恆不變,所以要不斷思考下一步如何走,「目前,大和運輸正在第三波改革的起點。」有富慶二說。
導入公司治理制度
即使宅急便事業仍在成長,維持日本第一的地位,並成功進入台灣市場,2005年預計營收1兆日圓,獲利660億日圓,大和運輸仍坦然面對沈,展開第三波改革,改革的步伐甚至由第一線服務人員,向上擴及董事會,導入公司治理制度。
有富慶二指出,「今年11月,大和運輸將轉型為控股公司。」為了發揮改革成效,大和運輸去年6月起,開始進行體檢,不但經營作風丕變,重視「成果」而非「年資」,董事任期縮短為一年,廢止董事退職金,同時設立董事評選制度,引進外部董事強化監督機制。今年6月起,每月開一次董事會,外部董事也列席。
今年5月起,大和運輸也開始準備分割事業體,讓過去仰賴公司資源的事業體獨立出來。
不過,有富慶二強調,改革光有口號是不夠的,還必須有確實有效的計畫與行動,走過86年歷史的大和運輸,過去二次的大革新,對此深有體會。
1919年成立時,大和運輸只有四輛卡車從事傳統貨運業務。1929年,大和運輸展開第一次改革,從原來的傳統貨運轉型為固定路線、定時的小包裹運送服務。
1976年遇上石油危機,加上組織老舊,公司營運從高峰下滑,甚至面臨存亡抉擇。於是,啟動第二次革新,推出跨時代的「宅急便」服務,改以電話集貨、隔天送達,在全國各地都可以取貨,這對傳統運輸業者而言,是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轉變,也締造了大和運輸30年業績成長30倍的輝煌紀錄。
1975年,大和運輸營收約350億日圓,營業利益約3,000萬日圓,2004年,營收成長至約1.1兆日圓,營業利益約500億日圓。
逆向思考減少抱怨
有富慶二指出,這次革新的成功關鍵在於改變思考座標,從B2B模式邁入C2C的新階段,並且由點而線的經營,進入區域型幅射狀的配送服務,「在一定區域內高密度的布點」以及「不斷提高配送服務人員的素質」,則是成功的秘訣。
分析B2B和C2C的差異,他說,前者經營重點是跟著客戶走,在工廠旁設立營業據點,挖空心思利用空間,「貨裝得愈滿愈好」,因為這樣才有利潤。但C2C的服務,就算只有一個包裹也要送,但以傳統模式經營一定會賠錢,必須在一個區域內盡量布點,縮短配送時間,以遵守與顧客的約定,這樣才能做到「顧客抱怨愈少愈好」。
宅急便屬於「無形商品」,顧客根據消費口碑選購,不滿時也絕少主動投訴。根據統計,顧客如有不滿,平均會找十個人抱怨,但只有4%的人會向公司投訴。
其次,無形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同時發生,很難控制產品一路良好,只要和客戶接觸的當下犯了錯,就會讓顧客覺得有瑕疵而不再消費。
因此,與其爭取更多訂單、運更多的貨物,倒不如提升區域服務的人力品質,減少服務流程的缺失,塑造好的口碑。在此同時,不但評量營業所的目標由量轉為質,員工的考評,也以「瑕疵愈少愈好」為目標。
在組織制度改變的同時,經營的新觀念,也應落實在基層,改革才會徹底。有富慶二舉例說,配合企業由B2B轉型為C2C,大和運輸曾經大力推動「向壽司師傅看齊」的精神,訓練司機從單純的集貨送貨,轉型為同時兼顧業務、集配和收款的業務司機(Sales Driver)。
學習壽司師傅服務精神
他解釋說,日本的壽司師傅一邊和客人聊天,一邊捏壽司,客人想要什麼口味,就當場做給他吃,吃完,師傅還要負責收款及收拾餐桌。同樣的,業務司機和客戶接觸時,也必須讓客戶感到滿意、愉快、驚訝和感動,如此他所負責區域內的送貨密度才能不斷提高。
經過30年,宅急便仍持續成長,雖然網路購物、無店鋪販賣等興起,有利宅配事業的發展,但「商場上沒有永遠的冠軍,成長的力道也有減緩的一天」,所以有富慶二再度率領這個宅配巨人迎向第三次革新。
過去一年,大和運輸全面檢討,先找出企業的問題癥結,進行診斷,最近即將完成改革藍圖,預計2006年起,正式開始第三波革新。
第三波革新將啟動
事實上,大和運輸的改革大刀已經啟動。有富慶二指出,過去大和運輸從股票市場集資,向銀行借貸購買土地,但經過泡沫危機,土地資產萎縮,為了健全財務,去年全部還清銀行借貸。
接下來是推動事業體分割,讓有潛力的部門獨立為公司,創造更高利潤與市場空間。大和運輸集團共有50多家關係企業,總營收約2,000億日元,如何在集團內造就高收益的新事業?
有富慶二指出,高收益事業至少有四大要素,包括以強而有力的商品吸引顧客;不拘泥過去的組織,找出清楚的目標市場、明確定位新客戶;針對產品特點,創造適合的組織;以及訂定明確的目標數字,按部就班達成。
大和運輸原本分散在全日本71個據點的車輛維修部門,整合獨立為一家子公司,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
車輛維修部門的核心功能,就是維持大和4萬輛配送車的安全與順利運作,所以能夠修理任何廠牌的卡車,而且遍布全日本大小城鎮、24小時不打烊。這個功能和完整細密的服務網,成了該部門獨立經營的最大優勢。
創造高收益新事業
既然可以維護自己的車輛,為何不服務其他業者的卡車?但是全日本有700萬輛卡車,究竟要以那些卡車為目標客層?經過腦力激盪,2004年起,大和運輸先鎖定營業用卡車,提供維修和車檢服務。並且以一年消耗18萬公升汽油的採購優勢,針對這群客戶,提供比較低廉的加油服務,對同一規格的卡車,也提供維修優惠。
就這樣,這個部門由對外接單,逐漸從母公司獨立,每年賺不少錢。「原本靠父母吃飯養活的孩子,自己賺錢了,成了一個爭氣的小孩,並且青出於藍。」有富慶二開心的比喻。
現在,對大和運輸集團最嚴苛的考驗是引進外部董事會、強化監督機制、成立控股公司等。大和運輸董事會的成員,不是對公司發展有重大發明貢獻的資深傑出經理人,就是曾在關鍵時刻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功臣,這些董事不再能安穩的做到退休,必須時時接受公平的考核。坐在董事席上,他們將更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在領導大和運輸革新的過程中,有富慶二坦承,自己深受日本松下的改革大將中村社長影響。中村曾告訴他,「組織架構改變,自然會影響員工的想法,作法才會跟著改變,結果也就不同。」
看看置身改革浪潮的日本企業集團,有富慶二說,松下、日產的重生,都是因為他們不只有口號,還有明確的藍圖、堅強的決心與行動,大和運輸也將如此。
【2005/10/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