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1日 星期日

從經營管理展開企業致勝作為(下) 【2004/11/21 經濟日報】

■ 張寶成

上周日談經營管理中屬於藝術層次的柔性管理,本周則與讀者分享制度面與技術面的經營管理之道。
引領標竿學習
企業成長的方式很多,「標竿學習」提供企業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機會,是企業快速學習的方式之一。貝恩管理顧問公司 (Bain & Com-pany)每年針對世界各地企業進行管理工具使用情況及實用性調查,2003年的調查報告顯示,最常為企業界使用的前三項管理工具分別為:策略規劃 (89%)、標竿學習 (84%)、使命及願景之典範詮釋 (84%),同時受訪企業超過80%已使用此三項管理工具。
標竿學習是將各行各業的佼佼者設為學習標的來進行改善,企業可以省去獨自摸索、反覆嘗試所必須付出的代價,直接汲取最有價值的核心觀念與作法,進而得到降低成本、催化學習、加速改變、啟動創新的綜效。
標竿學習可因對象和範圍的不同分成三類:內部性標竿學習、外部標竿學習及功能性標竿學習。值得一提的是,外部標竿學習並不僅限於競爭對手或同業,異業間的標竿學習亦可以發揮非凡的成效。
舉美國銀行為例,該行的創新活動跳脫一般企業慣用的腦力激盪、Try & Error等手法,而是師法製造業的研發流程,以「創新開發團隊」進行「現場實驗」,投入「創新顧客服務」及「服務傳遞技巧」建構創新市場。
在顧客服務上,以全球零售業巨擘沃爾瑪t的顧客服務機制為標竿,學習其服務顧客的理念及技巧,將實驗分行設計為快速存領中心、專業金融中心、傳統服務中心進行對照實驗,將潛在可行性的創新提案與實驗結果歸入「構想組合」資料庫中,進行知識管理。
以學習異業各種價值創造的流程來看,美國銀行是向製造業標竿學習創新研發流程;向零售業標竿學習顧客服務機制,從中獲得極佳成效。
重視知識管理
人活百年,欲以有限知識,開展無限價值;企業百年,運用無形資產,創造有形效益,唯有倚賴知識管理。知識是唯一邊際貢獻遞增、價值乘數擴張的資源,透過知識管理厚植企業的核心智識,可以蓄積持久的競爭優勢,達到基業長青成功不墜的終極目標。當今知識管理的發展趨勢已由第一代重視資訊管理、認為藉由科技可以改變人的行為,轉化為第二代知識管理,即是重視組織內非正式溝通的價值,也因此,「信賴」成為知識管理的根本,組織鼓勵面對面接觸、提供學習空間,強調聯繫、分享勝於獲得。知識管理的推展,必須是在共同的使命願景及企業策略的凝聚之下,在彼此信任的文化之下,建構休戚與共的氛圍,以知識管理為核心,配合資訊科技、前瞻策略、變革促動、文化形塑、有效激勵、標竿擴散運用,方能夠持續累積企業智慧,邁向永續卓越。
啟動創新機制
以創意引燃創新,但創新不是純粹地讓創意天馬行空,必須有方法、有機制,最終能將創意及創新引領至「獲利性創新」的道路上。企業內創新機制的建立,有賴整體優質創意環境的營造,並經由共識的凝聚及企業文化的催化,激發出組織內各階層人員創新。隨著組織層級、工作職掌與專業分工的不同,於創新機制的建立與運作上,關注的焦點及比重上也有所不同。以企業主與高階經營層來說,其重要任務是描繪企業的願景使命、傳遞信念與理念、培育人才菁英,因而在創新上,特別重視思維創新的汲取與啟迪,引導企業於經營模式、營運策略上創新。
涵蓋了中、高階及基層主管的管理階層,是企業實際運作的主力,也是承上啟下的棟樑,其任務在於落實企業既定目標與策略,激勵組織成員,促進彼此合作,因此,有關營運創新的落實,諸如服務創新、產品創新及研發創新等,是管理階層最應關注的焦點。至於屬作業層面的一般員工,其工作任務重點在於溝通分享、持續改善革新與追蹤回饋。因此,諸如流程上的創新、制度上的創新的行動面創新,是一般員工戮力的重點與焦點。如此,環環相扣、分層負責,企業內創新機制可縝密而完整地建構,方不至流於口號或空談。
前瞻績效管理
企業成功的核心思維,第一步是在使命及願景的領航下凝聚共識與激發熱情;第二步則是落實於實際的行動上,落實之道必須從企業文化的形塑及企業策略的深化兩大方向著手。於其中,企業的經營策略與目標要能有效深化,必須要與績效周延並有效地連結,績效衡量的向度也必須更加多元化,配合日常管理、目標管理及績效管理制度,達到落實執行、持續跟催的目的。
從早期的績效考核、績效評估發展到當今的績效管理,其施展的核心目的及策略觀點,從單純的打考績,以便於進行薪資調整、獎金分派;進展到員工發展、培育人才,而前瞻性的績效管理制度,則除上述的功能與目的外,最終的核心目的是在於連結願景、使命,聚焦資源整合,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及優勢。
(全文完,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