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主管經》變態現象

【經濟日報╱林行宜】

昆蟲為了生存,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演化出不一樣的生命形式來適應不同的環境。從卵到成蟲,牠的形態會發生幾次重大的改變,此種改變的過程稱為「變態現象」。

主管從基層員工一路往上晉升的路途上,也必須因應不同管理階層的任務需求,在能力與觀念上產生跳躍式的提升或改變,呈現截然不同的全新風貌,如同昆蟲的變態現象一般。

在Ram Charan等人合著的《The Leadership Pipeline》一書中,將管理職涯劃分為:自我管理、管理他人、管理主管、單位主管、事業群主管、企業主管等階段,每一階段的管理課題都不同。

自我管理只須著重個人工作績效,管理他人卻要開始協助他人完成工作。管理主管得慧眼識將才並傳授管理之術,單位主管須為整個團隊的績效負責。事業群主管因為採利潤中心之故,而須自負盈虧;企業主管則要描繪願景,且主導企業的方向。

每個轉折點,都是一段痛苦的歷程。習於自我管理者,思索著為何自己要幫別人成功。

知道如何管人的主管,發覺管人與教導他人管人是兩碼子事。剛肩負組織損益責任者,看著仿如外星語言般的財報分析用詞發愁。負責描繪願景的企業主管,心虛地覺得自己看未來也如霧裡看花。

經歷新轉折點的挫敗,主管會發現原有的掌聲不見了,並開始質疑自己在公司的價值,而出現退縮回舒適圈的行為。而所謂主管的舒適圈,就是重作馮婦,重操自己晉升前的舊業。

於是,總經理做著原本該屬於副總的事,副總操心著處長的業務進度,處長搶經理的管理工作,經理則是和課長爭著要管底下的基層員工。不僅大家都把官做小了,企業內原本的分工也就亂了套。

羽化是昆蟲由蛹轉化為成蟲的重要變態過程。在此階段,昆蟲必須設法掙脫蛹殼,這個過程如果不順利,往往造成羽化失敗與畸形。沒有轉化成功的主管,如同沒有順利羽化的昆蟲。

未成功轉化的主管,占在不適當的高位上,不僅無法發揮該職務應有的功能,還可能成為錯誤的典範,傳承錯誤的管理DNA,教導錯誤的管理概念。

選任錯誤的人選晉升主管的代價如此之高,故有些企業會先透過評鑑中心,確認人選的適切性,或透過「試任」安排,觀察人選的臨場表現,以避免新晉升的主管「羽化」失敗,屆時得面臨降階的尷尬。在華人社會中,降階是嚴重的面子與自尊問題,多數是以離職收場,企業將折損一名原本表現優異的員工。

蛻去蛹殼後的蝴蝶或獨角仙成蟲,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但人們往往只看到絢麗、酷帥的一面,卻從沒留心牠們在羽化過程中的歷程與風險。同樣地,主管也常只看到晉升的榮耀風采,對於升任之後應具備什麼能力,以及自己是否能勝任,卻沒有太多的概念。

為避免發生損兵折將的悲劇,如何規劃一套遴選管理人選的制度,且安排不傷顏面的退場機制,將是企業重要的人力資源管理課題。

【2009/05/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