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5日 星期五

透視鏡》建構台灣企業影響力

企業經營面臨的總體環境相當複雜,政治環境與氛圍只是其中一環,經濟情況、社會變遷、技術演進以及產業競爭態勢無不時刻影響企業的發展,也牽動著企業的長期布局。

資策會MIC曾分析我國前100大民營企業集團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並了解企業的因應策略與作法,期望藉此掌握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與威脅,進而提出協助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方向與作法。

此一研究從集團決策者領導風格、企業策略、組織變革、資訊科技與資源使用五大構面進行分析,有以下有趣的發現:

首先是台灣企業集團已具危機應變的能力與信心。尤其這幾年經歷921大地震、恩隆事件以及SARS風暴等衝擊後,企業對於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已有相當的經驗與把握。此次的金融海嘯雖然情勢險峻,企業若能積極因應,應可順利克服。

其次,國際化能力與兩岸布局是企業集團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人才不足與企業文化是造成國際化能力不足的主因;政治、法令與工作觀為影響兩岸布局的最大因素。此外,同業競爭劇烈凸顯差異化的迫切性。根據調查,九成受訪企業認為在產業結構變化中,同業競爭是最大的威脅。

創業家交棒專業經理人,也蔚為風氣。根據分析,台灣大多數家族企業目前仍屬天子型治理模式(明星領導人),未來以轉型為欽差型治理模式(天子+專業經理人)占多數。金控整併使諸侯型治理(專業經理人共治)興起,透明化、制度化與國際接軌,將是訴求重點。

由策略定位來觀察,定位為「快老二」的企業超過六成。「快老二」是指創新跟隨者,待市場形成後,再推出更好的產品。在製造業方面,因國際大廠掌握產品標準,促使台灣製造業者傾向模仿性創新策略。消費者求新求變,則促使服務業以先驅者定位為主流,勇於創新。

整體而言,研究發現,台灣大型企業主要優勢來自於領導人風格、決策迅速和執行力,亦即以天子型或欽差型治理模式為主的領導風格,對環境的調適和反應非常快速;採取「快老二」競爭策略,扮演追隨者,較少創新。

綜觀台灣企業集團的發展,新世代領導人的培育、資訊科技策略價值的發揮,以及槓桿外部資源是當前的難題。尤其全球市場變化和競爭劇烈,如何利用既有的調適力、執行力競爭優勢,繼續往創新和全球化發展,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議題。

由於第一代創業家多仍在前線衝鋒,主導企業決策,使得企業具有很強的調適力與執行力。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與產業環境的改變,第二代接班人的特質與使命將與第一代創業家有所分野。

如何突破內部培養接班人的思維,採取延攬與培育並重的策略,並且有效運用資訊科技與外部資源,建構企業第三優勢——影響力,將是未來企業發展的最大挑戰。

(作者是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

【2008/12/0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