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美學經濟》老智慧活化新創作

■ 陳珮馨
當「美」進入商業領域,不只是藝術家的靈光一現,而要能夠刺激消費、增加利潤,塑造品牌價值。不管是自創品牌或是引進國外品牌,都必須花功夫,鑽研歷久不衰、永保美艷的秘訣。
「所有的品牌都會變革。」奇哥公司總經理應小萍說,20年前,奇哥引進法國走古典、典雅風格的Absorba品牌,1992年Absorba賣給另一家公司,風格轉為30%古典、70%時尚,奇哥因此又引進田園風味的彼得兔品牌。
不過,代理國外品牌並非直接引進複製經營,要能「因地制宜」,進而深耕本土。
應小萍表示,奇哥透過國外代理,引進「系列」的概念,把風格相近的產品視為一系列,陳列在相同區位,系列內的產品能交互搭配,打破過去單一商品搭配的概念。
美要因地制宜
但歐洲的時尚顏色不一定適合台灣,例如,歐洲人喜歡把紫色、寶藍色放上童裝,台灣市場不會模仿跟進,就是因應在地審美觀、敏銳調整的例子。
隨著時代變遷,喜歡幫孩子挑選流行服飾的時髦媽媽日增,為了維持彈性,奇哥自創Chic a Bon品牌,跳脫代理商的限制,得以隨市場趨勢、調整古典和流行的比例。
引進國外品牌,除了引進「物」本身,商品背後的「故事」往往更吸引人。
台灣無印良品營運部經理王炳蘊回憶,台灣無印良品開幕前十天,日本工作人員前來協助,每天晚上花兩小時,告訴台灣員工每一件商品的來龍去脈。
「任何商品一定有它的理由。」王炳蘊說,台灣無印良品員工訓練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說商品故事。例如,衛生紙抽取時不會起飛屑;透過活動的壓克力版,面紙盒隨著使用量調整厚度。越能傳達設計背後的巧思,就越能增加「賣點」。
讓消費自行表述,即所謂的「減法哲學」,也是維持品牌內涵的秘訣。無印良品是箇中高手,並不主動推薦消費者如何裝扮,而是提供各種素材,讓消費者編織自己的生活形態。
要尊重使用者
例如,筆記本翻開一片空白,各人憑喜好,可以塗得花花綠綠、也可以留白。就連山本耀司設計的服飾,也不會掛上設計師名字,王炳蘊說,我們只要「設計師的功力」,使用者才是最終主角。
因地制宜的功力,也展現在空間的經營。誠品書店就是一例,透過柔和的燈光、暖色系木材,營造屬於「誠品」的閱讀空間,但每家分店又能配合地域特性有所創新。
誠品企劃處媒體公關主任陳淑貞表示,西門町店保留前一家店火災燻黑的遺跡,天花板的管線刻意外露,地板鋪枕木,塑造叛逆的年輕氛圍;台北之家的誠品店,配合侯孝賢經營風格,專賣電影、攝影技巧等書籍和非書商品;高雄、台南分店則增設在地作家專櫃等。
統一星巴克雖是全球連鎖,也不斷施展「同中求異」的策略,例如,淡水分店掛上淡水老畫家的作品、增設碳烤魷魚等風味小吃,擷取在地元素、創造分店特色。
不過,在大量機械製造的全球趨勢中,卻有一批創作者逆流而上,堅持手工創作的美感。例如,法藍瓷的後端製程,採傳統手工,一片一片雕琢而成;琉園的玻璃藝術品,也是靠著體力和腦力,踏實創作而成。
「1,200多度的爐子旁,我們隨時能創作,這就是我們的專業。」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豪氣地說;法藍瓷總裁陳立恆也表示,「美」必須由人來製造,人透過和物的互動,才會產生感情,機器生產一按鈕,就生產一、兩萬個盤子,雖能降低成本,卻失去工藝之美。
萃取傳統文化
這些越來越受矚目的風格產業,獨特的創新秘訣,就是回到老祖宗的智慧,挖出新的可能性。法藍瓷與故宮博物院簽約,把古老的收藏品,轉化成為新的文化產業,琉園也從傳統文化精華萃取無限靈感。
但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推陳出新,必須有一定的敏感度。王俠軍以佛像為例,唐朝太平盛世,佛像壯碩飽滿,宋、魏貧窮,連帶佛像也清瘦,可見美感會隨著時代改變,因此他構思現代佛像時,依照現代的美學比例,創作八頭身的佛像。
這些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急於追趕流行,王俠軍表示,流行的產品壽命很短,尤其琉園採脫蠟製造、成本高,所以要作耐看的作品,掌握能在精神上產生共鳴的美感,也就是「文化」。
「創新,否則滅亡!」就像全球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來台的驚聲急呼,誰能在川流奔騰的河水中,掌握永不消退的「美感」,誰就能引領風潮、歷久彌新。
【2005/11/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