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商機與威脅 坦誠為上策

■ 編譯湯淑君
(一家中型製造業公司職員)問:1980年代,我們被日本人打敗。但1990年代,我們憑改良的流程降低成本,得以強力反攻。然而,這兩年來,在銷售方面我們又拚不過中國的低價產品。我很氣餒———今後我們該何去何從?
(威爾許)答:中國是巨大的商機,也是巨大的威脅。但短期內,就你特定的處境而論,你應該專注於後者。你並不孤獨。中國的相對競爭優勢———特別是勞工成本———實在驚人,就連昔日堪稱低成本的匈牙利、墨西哥等國的製造商,也感受到威脅。
由政治或新科技造成的全球經濟局勢變遷,可能擾亂企業,甚至顛覆整個產業。這是現實,而且亙古以來皆然。但那不表示中國已把你擊敗。那意味你必須更賣力奮戰,並且聰明出擊。
怎麼做呢?在這情況下,沒有捷徑可走。現在要獲勝,你必須全力貫注於鞏固建構你商業成功的基石:成本、品質與服務。你不但得針對這些致勝的要素精益求精,還必須推升到歷年來最佳的水準,並確定組織內每一份子都認清其本質是:生存的關鍵。
把成本擺在第一位。在公司內、外四處尋覓,找出能大幅改良流程及生產力的最佳作法。你的目標不該只是累進式的改良。
如果打算在價格上競爭,就必須促使你的團隊集思廣益,思考如何把成本降低至少30%到40%。
即使你擁有另一項競爭優勢,例如專屬技術,你的成本還是必須降下來,而且降幅必須比你以前經歷過的還深、還快。
在品質方面,你實在不能再抱著「貨先賣出以後再修」的心態。在貨交到消費者手上之前,先排除每一項瑕疵。中國貨的品質還沒有達到完美無瑕的地步,但卻是日益精進。
至於服務,你也要以創新打破所屬行業或市場的陳規。設法自我提升,不以滿足顧客而自滿。你希望他們認定,你是不可或缺的,讓他們無法想像必須轉向你的對手廠商購買的情況。
你此刻的「敵人」似乎是中國,但到頭來,今日企業的敵人將是大宗商品化(commodi-tization)。在全球化的市場,你實在不可墨守成規,一直用老方法生產同樣老掉牙的東西。
贏家向來在成本、品質或服務上與眾不同。中國仰仗巨大的競爭優勢,絕對會改變遊戲規則,但舊的槓桿仍然管用。
只是,你必須比以往更用力的扳才行。
(某位任職科技公司的讀者)問:我所屬的公司從事競爭激烈的行業,員工的行動必須迅速、果決。但我察覺,同事很少對彼此說出真心話,開會時尤其是這樣,說話總是拐彎抹角的,大多很虛偽。我只是個中階主管,我該怎麼做?
(威爾許)答:你所描述的,是商場和社會中最常見也最具破壞力的問題之一:不坦誠。不論走訪何地,我們總是聽說,某某企業因為員工傾向用偽裝的和善或虛妄的樂觀,委婉傳達其實是嚴酷而且急迫的訊息,導致整個組織的腳步減緩,誤了大事。
這種傾向在主管就績效不良問題與部屬溝通時,尤其常見。員工績效不佳時,上司往往不直接告知他們的表現有多差,而是等到挫折感爆發,才突然把他們開除。這對被解僱的人而言,非常不公平,對公司本身來說通常也有害。
但是,不坦誠的情形不僅常見於績效評估方面,也瀰漫在許多的談話中———通常與公司有限的資源應該在何時、何地、如何使用有關。沒錯,這類交談可能很為難、敏感、充滿爭權奪利的意涵、錯綜複雜,或以上皆是。但如果開誠佈公地談,情況只會更好。
所以,你該怎麼做?據我們所知,唯一的選擇就是從自身開始做起,鼓起勇氣實話實說,即使你在公司的職權有限。別人說話含糊其詞時,用略去廢話、探索真相的問題反問回去。問:「你究竟想告訴我們什麼?」或者說「你說的意思是……」,然後由你自己把對方的訊息直接說出來,請對方確認。
當然,在組織裡提倡直言無隱,不是沒有風險。事實上,這對整個體系而言,可能是一場大震撼。而且,當第一個坦誠的人,可能害你被宰了———意思是,被邊緣化或被掃地出門。
無論如何,一旦你決定「變得坦誠」,最好慢慢來,儘可能運用幽默感。
在最佳的情況下,你的坦誠終究會獲得別人坦誠相待的回報———有時這種改變快得超乎你的想像。只要眾人都有坦誠的經驗,他們就會納悶,不坦誠怎能把事做好。
【2005/11/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