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1日 星期三

打造競爭力》奮起 阿里郎

■ 韓志翔
南韓近幾年來的經濟表現,舉世有目共睹,不僅打造出品牌行銷全球的大企業,如市值已超越日本Sony的三星,貿易出超額與出口成長率也遠超過台灣。南韓文化創意產業更是在全球各地掀起「韓流」,創造可觀商機。
1993年,南韓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7,822美元,2004年增為14,100美元,首度超過台灣。
最近,南韓發下豪語,要在2008年將人均所得提高到20,000美元,並且將改善國人生活素質,以躋身OECD國家前20名。
南韓成長策略主要為增加研發與人力發展投資。根據智慧資本觀點,前者屬一國的結構資本,後者屬人力資本,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創造財務資本。
在研發投資上,南韓選擇投入21種科技領域,包括再生醫療、核融合、生態系統維護、人造衛星等。這21項科技發展將有助於南韓未來30年維持強健的經濟成長動能。
為落實科技發展,南韓政府2006年提撥的研發預算比2005年多12.5%,大部分將用在發展扮演未來經濟成長火車頭的產業,強化中小企業競爭力,培養創造力人才。
南韓的人力發展策略包括培養國民未來國家建設所需的基本能力與創造力,鼓勵終身學習,建立社會信任與凝聚力,配合知識經濟與策略科技領域培養知識型工作者,強化產學研合作關係,以及開發服務與文化藝術產業的優秀人才。
在提升現有人力資源運用與管理方面,南韓著重於公私部門專業人才的養成,擴大婦女的勞動參與。另外,在人力發展的基礎建設上,強調建立人力資源資訊系統,促進知識流通,提高人力資源政策的效能。這些整體性的人力資本投資,將有助於提升研發投資效能。
或許我們認為台灣要走自己的路,不必以南韓馬首是瞻。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先瞭解南韓的策略,才有助於我們的聚焦與利基。國家領導人的企圖心與勇氣,舉全國之力,為21世紀的新韓國而努力,也是南韓值得借鏡之處。
台灣領導人如不能改善目前政爭所帶來的內耗與資金大幅流失,形塑新願景與策略,數年後,我們可能要再一次「望韓興嘆」。
(作者是政大企管系教授, than@nccu.edu.tw)
【2005/09/2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