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0日 星期二

管理教室》化危為機的智慧

■ 蔡翼擎
危機管理已被視為重要且可學習的管理理論,經由理論的學習與運用,就可培育化「危」為「機」的管理能力。然而,危機管理觀念被擴大扭曲運用的結果是,小至個人、企業,大至國家政經體系,遇有重大問題發生,往往不問本質,只求機巧迴避,以致錯失改革精進時機。
基於上述體認,新新聞發行人南方朔日前在中華知識經濟協會主辦的「台灣大未來心靈管理講座」,以「化危為機的智慧」為題,重新檢視「危機管理」的觀念內涵,思考何謂危機管理?正確的管理方法為何?
危機管理 遭濫用
他認為當今社會的怪象是:愈是牽涉本質的重大問題,愈會以危機管理迴避處理。危機管理觀念已被亂用、濫用,以致大小體系失衡失序,沈日深。
1980年代提出的危機理論,產生背景是經過60年代及70年代的經濟擴張期,全球充斥樂觀的想法、過度膨脹的欲望,以致經濟、政治及社會體系頻出問題;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轉型政治學問世,尋求不同的解決問題模式,危機管理便是途徑之一。
危機可以概括分為大範圍的體制性危機及小範圍的非體制性危機。一個體制用久了,弊端自然叢生,這時候唯有誠實面對,確實處理,才能解決危機,也才能化「危」為「機」。
南方朔指出,今年前八個月台灣貿易出超只有11億餘美元,創下歷史最低紀錄,若不就本質去解決問題,到2007年或2008年就會出現入超,經濟體制會出大問題。台灣現在面臨的是大範圍的危機,也就是體制性危機,從2004年至今一直處於動盪,大家的態度卻是沒理性、沒觀點,只有立場。
大範圍的體制性危機須回歸常識處理,回歸人類共同的基本經驗,這是生存的觀點。他舉兩岸關係為例,隨著歷史巨輪的運轉,兩岸亟需尋求新的互動關係,營造雙贏。這種思維不須高深理論,只要真誠的訴諸生存觀點,以人類共有的常識、基本的人性思考,就能找到比較中道的途徑。
南方朔指出,以往動盪不安的愛爾蘭如今已是全歐洲成長最迅速的地區,足證體系變革只要方向對,環境的改善便能日新月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南韓民眾大筆捐獻,連大統領夫人都把金子捐了出來,短短七、八年內,南韓高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就讓全球刮目相看。
何以南韓改革力量威力無比?南方朔認為,老百姓強悍,是其中一股驅力,他們可以發揮監督力量,也可以發揮激勵作用;企業家及政府領導人不但不敢胡作非為,還得靠更高的企圖心才能領導。化解危機需要經過常識的轉化,台灣體制性的危機也必須像南韓一樣,靠社會大眾的積極努力才能解決。
良好的體制不會出現明顯的錯誤,但台灣的政經系統一直出現明顯的錯誤。經濟進入奈利時代,社會遠景也不看好,生存壓力下,維持經濟系統的信用基礎已瀕於崩潰。現今的人不快樂,年輕人不想結婚、生小孩,憂鬱症日漸普遍。維持個人生涯的快樂,要從公的層面著手,追究問題的本源,更應該關心公共事務的改善,把公和私聯結起來,才能解決上層施加於社會大眾的危機。
南方朔也指出,現今我們解決問題常套用美國方法,事實上套用西方標準要相當謹慎。沃爾瑪到第三世界國家就發生很多問題,這個全球連鎖量販店巨人一下子就斬斷第三世界國家雜貨零售業的生機,也削弱第三世界國家孕育中產階級的力量,使之陷於長期動盪不安。
早期,雜貨店便是台灣形成龐大中產階級的主要推力。雜貨店往往是鄉里民眾清談議論社會問題的場所,雜貨店老闆有點錢、有點閒,關心社會問題的解決與改善,更樂於維持「民意論壇」。此種靠社會中小資產階級產生的民主力量,是溫和漸進的,對經濟後進國家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發展有穩定的作用,然而類似沃爾瑪的巨型企業卻消滅了後進國家建立中產階級的機會,使貧富日益懸殊。沒有這種小規模的自我僱佣企業,後進國家就沒有籌碼跟進世界經濟雁行的隊伍。
要立體層次 透視事件
台灣目前也有胡亂套用西方標準的危機問題,金融改革就是一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基層金融不僅是單純的商業銀行,更扮演促進地區經濟的角色;基層金融機構廢除後,對地方性的中小企業放款自然減少,企業發展將更兩極化、社會貧富差距也將更為惡化。
南方朔說,觀察台灣要以立體層次來看,危機出現在一個平面,轉機常在更高的層次。歷史進化的規則呈螺旋型,問題在一平面上糾纏不清,居高臨下便能發現問題的癥結。西方學說認為,有「結構」就有「內容」,而隨著時間的經過,內容會不斷增加,結構一旦容納不了新內容,就會出現危機,此時便需產生新的結構。
解決台灣目前的體制性危機,靠的不是「趨吉避凶」式的危機管理,而是回歸社會大眾的生存與人性共識尋找新結構,群體的永續生存就像個人安身立命的道理一樣,「做人要好一點、層次要高一點」。
【2005/09/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