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8日 星期四

企業廣角鏡》三類型企業 掌握競爭優勢

聯合新聞網 2005-09-08
我的好友,新加坡華點通公司總裁周仲庚常有獨到的見解,他把企業分為高科技(high-technology)、高繁度(high-complex)以及高感度(high-touch)三類。
高科技是指科學知識含量高的企業,台灣過去30年的明星產業———高科技電子業就屬於這一類。高科技產業的高階主管大多有高學歷專業知識,具有比較寬廣的國際觀。儘管許多人批評台灣的高科技電子業大多替國際品牌代工,高科技產業的人才素質以及研發費用占比,仍然高居台灣各產業之冠。
顯然,高科技產業的進入門檻或競爭優勢在於科技研發能力。
高繁度是指知識含量未必太高,但產品或服務從投入到產出的整個流程非常繁瑣的企業。傳統機械業、小家電製造業或旅遊業可以歸為此類。以旅行社為例,進入門檻看似不高,只要有新台幣100萬元就可以開設。但事實上,要經營旅行社並不容易。旅遊業務的產業價值鍊非常混亂,難以標準化,也很難量產,看來相同的旅遊商品,實際服務內容可能大相逕庭。網路的出現,雖可讓旅遊業務較易量產,但「高繁度」本質並不容易克服。雖然高繁度產業多少仍需要一些知識,但這些知識比較偏向於經驗而非學術性的知識。
高繁度的競爭優勢在於企業對生產流程的品質控制,以及員工的實務操作經驗。
高感度是指以設計或生活體驗為產品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蘋果電腦雖然是高科技電子業,但主要靠設計不同凡響的產品脫穎而出,最近火紅的iPod就是一例。所以,蘋果電腦應該屬於高感度企業,高級觀光旅館也屬此類。很多台灣企業都朝設計取勝方向努方,華碩、BENQ等都已經投入大量的資源在設計上。
高感度的競爭優勢在於企業提供的產品能否打動人心,產品致勝的關鍵不是「科學知識」,而是「美感的體驗」。
正如蘋果電腦,一家企業可以同時屬於兩個甚至三個產業類別,不論屬於那一類型,都可能成為個中翹楚,關鍵在企業是否清楚自己所屬類型,並掌握競爭優勢。這也是跨行兼併管理容易失敗的主因之一。知識的障礙並不是跨行業失敗主因,而是人的氣質、組織的文化「不配套」。
在高感度行業屢有戰績的一個管理班子,到了高繁度行業,很容易就 「呷緊弄破碗」。高繁度行業的老將,到了高科技行業的環境,可能傾向「土法煉鋼」來單次解決問題。高科技、高繁度、高感度各有各的know-how、組織形態、幹部氣質。跨業投資、跨業管理者,不可不知。
(作者是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e-mail:ksyeh@mail.nsysu.edu.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