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Shimano主導產業標準 穩坐市場龍頭

自 行車製造已有200年歷史,這個傳統產業與近代的PC產業,並列為模組型開放性產品的典型。也就是說,產品系統構成要素間關係單純、企業間系統資訊共享程 度高、零組件間介面相當標準化。由於進入障礙不高、競爭激烈,不論整車廠或零組件廠,都很難維持高獲利率。全球自行車零組件市場龍頭Shimano卻打破 了這個魔咒。

1921年設立的Shimano以製造飛輪起家,1956年投入變速器製造,1960年開發冷間鍛造技術,發展以自行車零組件與釣具為主的戶外活動器具事 業群。目前,自行車零組件已占營業額七成,穩坐全球龍頭寶座,員工5,400人,2007年度營收1,684億日圓。其中結合變速器、齒盤曲柄與飛輪的變 速機構模組,支配產業標準的發展,長期擁有高品牌知名度與高占有率。

Shimano長期維持高獲利的關鍵為何?2002年誕生的台灣自行車A-Team帶給Shimano什麼影響?已成為台日產學界關心的課題。

自行車產業的英特爾

Shimano維持高獲利的關鍵,在於迎合模組型開放性自行車產業結構的趨勢,有效整合個別標準零組件,成為高性能的系統機構模組,達到差異化效果。換句話說,從技術能力支配產業標準的觀點來看,自行車產業的Shimano,有如PC產業的英特爾。

1984年,Shimano推出的SIS(Shimano Index System),就是整合變速控制桿、變速器、齒盤與傳動線的傑作,首次達到控制一單位轉換齒盤一段的巧妙變速。為了達成這個系統性整合,各個零件的設計需要綿密溝通,包括傳動線材的強度改善等。

1989年進一步發展的STI (Shimano Total Integration),則結合煞車控制與變速控制,滿足自行車騎士雙手不離把手的期待。這個人性操作介面的設計,獲得市場極高的評價,確立Shimano自行車零組件霸主的地位。

在生產方面,Shimano強調日本製造,未在台灣設立生產據點。但比較不重要的零件外包給馬來西亞加工廠,已有25年以上歷史。由馬來西亞華僑設立、擁 有200名員工的SUNLIG,就是Shimano的專屬零件加工廠,產品除回銷日本外,也銷售全球服務據點。有趣的是,SUNLIG使用的CNC車床、 綜合加工機等設備,80%以上自台灣進口。

1992年,Shimano在大陸昆山設立生產據點,近年提供廉價的機構模組,協助大陸整車廠提升外銷能力,對市場的長期影響,值得觀察。

Shimano的產品定位與競爭優勢,來自三項重要的組織條件。

競爭優勢的三大組織條件

首先是高度的研究開發能力與生產技術能力。以SIS為例,固定在車架上的變速器、相關零件精度、齒盤振動等系統要求都非常高,包括冷間鍛造技術在內的複合 技術的精進,堪稱關鍵。Shimano透過供應挑剔的日本汽車業應用產品,砥礪自己精進品質。一般認為,這是Shimano甩開義大利 Campagnolo等競爭對手,最大的關鍵。

其次是,透過與整車廠結盟,培育其他相關技術的整合能力。高性能系統機構模組的黑箱化,亦即與其他廠商產品完全沒有共用性,無法透過其他產品的替代,推敲 其系統結構與內涵,這是從整車廠觀點模仿困難的關鍵。唯有透過與整車廠密切合作,理解其他相關技術發展,並整合入系統產品之中,才可能讓整車廠願意持續追 隨使用。

接著是透過持續調查掌握市場的能力。Shimano直接掌握騎士資訊,派遣日本工作人員與全球各地自行車經銷商組成市場調查隊(Dealer Caravan)。調查團隊在美國加州發現當地人熱中於自行車登山,此一發現不僅使加州成為登山車的誕生地,更促使登山車市場與Shimano市場占有率 的同步壯大,迄今仍傳為美談。

產業體系變革,隱憂浮現

當然,Shimano的發展已出現隱憂。除了大陸製低價變速器的影響值得密切觀察外,2002年台灣自行車A-Team的設立,從中衛體系推動台灣自行車產業升級,也帶給Shimano龐大壓力。

由巨大機械與美利達兩大整車廠,結合零件廠籌組的A-Team,成立前三年,Shimano並不看好,也未加以關注。2004年A-Team開始推動協同研發,積極培育零組件廠的開發能力,陸續有了成果。

例如,美利達推出的輕型車Juliet系列,使用彥豪的煞車器與速聯的變速器,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換句話說,在A-Team帶動之下,過去Shimano獨占的高級車市場,已被台灣零組件廠商所侵蝕。

2007年,Shimano宣布加入A-Team的國外贊助會員,可視為面對台灣自行車產業體系變革的第一次正向回應。

但Shimano的交期彈性與互動意願,仍被台灣自行車業界詬病,改革意願不如台灣業界預期。

作為全球高級自行車的最大生產基地,台灣的重要性顯然被Shimano嚴重低估。台灣自行車產業所利用的全球產業史罕見的「磨合共創」模式(請參閱拙著「共創」),能否迫使這個自行車零組件盟主,共同開創全球自行車產業全新的格局?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是東海大學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客座教授)

【2008/09/2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