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日 星期日

技術創新 傳統產業大躍進

【經濟日報/陳淑琴.黃麗秋】
「如何讓泡麵保留油炸過後的特殊風味,又能降低卡路里?」這是走過半世紀的味丹企業面對的新課題。在研發部主導,結合公司生產二部、專案處,以及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的配合下,幾個月後,他們在越南樹薯裡找到解答。味丹企業利用樹薯修飾澱粉,不僅讓速食麵保留特殊風味,更能廣泛地應用於他其麵條、火鍋料等其他食品。這項新技術讓2006年味丹的澱粉市場銷售額大幅超前對手,為企業提升競爭力,挹注新商機。
相同的榮景,也出現在偉翔生技。他們專注研發台灣特有的「樟芝」,用其提煉抗癌、抗發炎的健康食品,他們深信台灣的中草藥研發有機會換得進入世界舞台的門票。
從速食業者到生技業者,再到紡織業、精密工業、醫療器材,台灣傳統產業以技術創新,顛覆「創新僅存在高科技業」的傳統印象,改寫「傳統工業等於夕陽工業」的說法。
建構企業核心價值
台灣地小資源有限,廠商技術研發能力薄弱,因此大部分傳產業者,初期採用向外引進技術奠定根基,接著以模仿學習先進國家技術的方式,累積能力。過去十年,台灣傳產業,在幾波世界潮流裡,僥倖未被淘汰。
然而,全球化競爭已到眼前,在中國大陸崛起、東南亞業者低價競爭後,過去傳產業的作法已經陷入危機。
以曾經風光一時的紡織業,過去十幾年來,早已淪為夕陽工業,關廠、遣散員工的新聞時有所聞。所幸,紡織業者置死地於後生,從代工生產轉型為自行研發設計,走出一條康莊大道。視野公司即是其中的翹楚。
該公司長期耕耘產業,透過「數位打樣設計中心」,幫助客戶縮短樣品製作時間,快速地回應需求,建構企業價值的核心能力。
探究其因,成衣業傳統流程有賴設計師與打樣師傅的完美配合,才能讓設計創意完整呈現,但是成衣業需要與時間賽跑,若雙方配合不佳,往往會受限於人,錯失商機。
視野所架構的數位打樣設計中心,將成衣的設計和產品表現,利用網路的便捷性,快速且真實地傳達給客戶,客戶再彈性根據市場需求,進行作品修正,產生更具市場性的商品,無形之中,加強客戶對企業的依賴關係,也提升自身存在的價值。
共同合作把餅做大
中小企業研發資源普遍不足,是個不爭的事實。政府為促進傳統產業升級,2001年起推動「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提供實質資源,協助傳統工業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投入至今金額超過新台幣10億元,也補助超過600多個技術開發案。
政府拋磚引玉的用意,也帶來激勵作用,傳產業者相對投入研發經費也達16億元。成衣業者創姿國際以Made in Taiwan揚名巴黎時尚之都;手工具開發的磯慶實業,以鈦合金開啟台灣手工具的新頁,連日本人都豎起大拇指,就是其中的研發成功案例。
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傳產業高舉創新大旗,擺脫夕陽工業的宿命,為台灣產業升級,寫下燦爛新詩篇。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技開專案組經理;96年經濟部工業局「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已開辦,洽詢請上http://www.citd.moeaidb.gov.tw
【2006/12/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