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政大科管好書TOP 10》群眾的智慧

■ 程樹德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如果單以文韜武略言之,縱有三千位不識字的皮匠,恐仍比不過一個諸葛亮,但現代的任何一位專家,其決策是否能贏過一群人,倒是值得研究及觀察。
純以肌肉力量來講,個人絕對比不過一群人,但現代社會中,各科知識大量累積,政治經濟事務繁雜,導致一般人相信,只有領袖、菁英或專家才有資格、能力對大事下決策,眾人便自動放棄參與決斷的權利。
「群眾是愚蠢的」這種觀念相當盛行,尼采曾說:「瘋狂,在個人身上是特例,但在群體中卻是定律。」寫過《英雄及英雄崇拜》的英國19世紀文人卡萊爾也寫過:「我不相信一群小人物會有集體智慧。」這種說法對嗎?難道群眾注定要被所謂的「領袖」、「專家」所宰割?
大大小小的組織存在社會中,小自店舖,中至各種企業,大至政府國家,到底其決策過程為何?
這是學術研究的重點,以前專屬於社會心理學,後來被政治學者、經濟學者侵入,現在則幾乎是所有社會科學共同的領域,也因其跨的範圍太廣,反少有人能寫書綜合這些發現。
有能力綜合者,不只博學,也該有妙筆,方能交織出新領域的錦繡,本書作者索羅維基,頗勝任之,他雖是「紐約客」的專職撰述,我倒認為他像高明的科普作家。
索氏將群眾智慧擺在「認知」、「統合」及「合作」三項待解決問題,似乎群眾都能解決這三項問題,且方式遠強於個人。
所謂「認知問題」,即「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及「對未知參數的估計」,索氏認為專家在此方面絕無法掌握全部訊息,群眾倒能從多方面察知原貌,所以一個群體若能有多種不同意見,讓個體敢於說出真話,允許個人依自有資訊獨立下判斷,且分散權力於多個個體,最後再有管道集中各種意見,則此群體定能得到比專家更精準的判斷或猜測。
「統合問題」是協調烏合之眾,讓複雜世界運行井然有序。調和私心自利,使社會成員共謀公共福利,這即是「合作問題」。這兩種問題的解決,群眾依舊比個體高明,原因在於市場機制,也即亞當史密斯所說「市場上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它能調和私利創造公益」,而另一機制該是衝突及協調,使個人私欲無法發揮極致,從而保障多數人利益。
除了這三大經緯貫穿全書,索氏提出各不同團體的決策範例,如科學社群怎樣共同研究SARS,哥倫比亞號太空船為何崩解,公司如何經營,股市何以崩盤,指出其成敗之道,群眾行為並非皆聰明,一窩蜂及偏執狀態仍然極多,造成大動盪或亂世。
(作者是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
【2005/11/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