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賈伯斯 溫暖科技世界

■ 詹偉雄
書名:i狂人賈伯斯
作者:傑弗瑞.楊
出版:臉譜
想一想,如果沒有史帝夫.賈伯斯,我們的生活會少了些什麼?
屈指數來,我們將沒有滑鼠、沒有「視窗」這種「圖形使用者介面」、沒有iMac小可愛、沒有「巴斯光年」與「小丑魚Nemo」(動畫〈玩具總動員〉與〈海底總動員〉的兩位主角)、沒有iPod和iTunes,沒有「1394」這種快速傳輸線路,所有的個人電腦可能不是黑色就是灰色,不會有白色和彩色……。
這是一個多麼無趣的世界,但另一個更嚴重的後果可能是:搞不好,根本也就沒有了「矽谷」!
在賈伯斯和大他五歲的另一個「史帝夫」──史帝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1976年在家中車庫創立蘋果電腦前,矽谷仍未被稱為「矽谷」,這塊滿布柳橙園的南舊金山地帶,雖已有零星的科技公司在此落腳,卻未找到科技應用的主流方向。當時這裡最有名的企業是惠普,1968年,惠普開發出被《連線》(Wired)雜誌稱為「史上第一台PC」的Hewlett-Packard 9100A,但不久便停止發展。
蘋果二號捲起矽谷風雲
真正以個人電腦的名號捲起矽谷風雲的,當屬蘋果於創業隔年推出的「蘋果二號」,這款電腦的暢銷,不僅確定了個人電腦是個有利可圖的黃金事業,也種下半導體科技飛黃騰達的種子,跟隨其後的,則是儲存、網路和通訊等無數新發明,以及「矽谷」這個名號。
對台灣而言,或者我們也可以這麼說,沒有了「蘋果二號」,宏碁的施振榮與神通的苗豐強也就沒有當年開發「小教授」與「小神通」的創業靈感,今日的竹科也許還是片飛砂走石的無人台地,台灣股市會少掉一批軍容壯盛的電子股。
對有些人來說(譬如我),如果沒有賈伯斯,還有一個更悲凄的後果:人類世界,可能至今還沒有「電腦排版」這種普及的美學技術。
人類心靈中那豐沛的想像世界,將會找不到像Illustrator、Photoshop、Quark、Page-maker這些多采多姿的工具,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當然也有人會說:「外行人自此可以混充藝術大師」,但這何嘗不也是另一件「成就」?)當文學家找不著「Gara-mond」字體來寫詩、律師無法用「-Bodoni」來彰顯契約書的嚴肅和莊嚴,當企業CEO搞不懂到底是「Helvetica」或「Fu-tura」字體,哪一種能兼顧表述自家產品的紮實感與未來性,我們眼前的世界將是多麼乏味。
美學技術融入電腦
這情感表達的困局,就好像只能使用微軟Word軟體內有限的「新細明體」與「標楷體」兩種中文字型,同時來寫情書和公文一樣,任何人都可感受到其內在、深層、難以言喻的「被支配」之「不自由」。
是賈伯斯,為冷酷、效率、無情的科技世界,帶來了溫暖。20年前人人排擠他,但今天,每個人翻盡他有限的雜誌報導和傳記,拚了命要學他。
熟悉蘋果電腦歷史的蘋果迷都知道,當年的創業二人組,沃茲尼亞克是個科技奇才,他能用最少的零組件、最少的軟體程式行數,做出最棒的科技產品,事實上,「蘋果二號」的開發過程中,賈伯斯最大的貢獻僅是籌錢與提供車庫而已。
麥金塔的真正推手
但隨著蘋果顛簸一路走來,你會發現:賈伯斯才是「蘋果革命」的靈魂,他當年一意要將「蘋果二號」轉成可以用來編排美麗版面的「麥金塔」之動心起念、那種美學化科技產品、把意念滲透到每一硬體細節的企圖,在過去看來是一種和大社會作對的自我偏執與頑固,但毋寧說這位雙魚座男人腦海裡的微妙敏感,實已預告了今日所有科技產業的主流走向──科技,愈來愈應該是一種「情感的經濟」,絕非是「理性的經濟」而已。
由199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賈伯斯已經明白告訴世界電腦產業:在矽晶片上琢磨「深次微米線徑」的運算年代已經過去,普通人(消費者)和科技人(供應商)的不平等關係開始改變,新世紀科技公司主攻的戰場,不在實驗室,而是在消費者的右腦與左心房;科技產品不應該高高在上,等著顧客卑躬屈膝地來學習,而是參與消費者的生活,與他們一起激動、幻想和創作。(上)
(作者是《數位時代》雜誌總編輯,本文為導讀推薦)
【2005/11/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