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0日 星期二

趨勢眼》誰來推動金搖籃

■ 楊倩蓉、林婉蓉
長期徘徊在全世界生育率倒數一、二名的義大利,人口老化指數一直領先全球主要國家,初生兒成為義大利人「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不過,台灣的民眾不必太過驚訝,再過幾年這樣的景象就會離我們不遠了。2003年,台灣已經以1.24人的總生育率,打敗了同年義大利的1.29;2005年的今天,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統計,生育率持續下降到1.2以下的台灣,已經成為全世界總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傳宗接代成過去式
從20世紀晚期開始,低生育率的問題已經明顯困擾先進國家,北歐、法國、澳洲等國家為了提高生育率,相繼提出獎勵生育的補助辦法與措施。
少子化的現象過去可能集中在西方國家,如今東亞國家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化速度最快的地區。從1992年到2003年,日本、香港、新加坡、南韓及台灣的生育率曲線十分驚人地下滑。
「因為東方女孩子變了,教育程度變高了,也有自己的事業企圖心。」行政院經建會主委胡勝正說。他回憶幾十年前的台灣,女孩子大部分念書到高初中,然後找一個好歸宿。如今就連當年被稱為「新娘學校」的實踐學院,也搖身一變為以設計學院為重。
日本社會這幾年不斷檢討年輕世代不結婚不生育的原因,發現其中日本傳統文化對家庭的規範影響仍鉅,女性一旦結婚必須負擔所有家務,好讓男性專注在工作上,受高等教育又有事業心的婦女,乾脆選擇做單身貴族。
日本女性如此,南韓與台灣職場女性同樣也有傳統文化的包袱,讓她們在婚育上卻步,幸運的是,婚姻已經從過去的必修,變成現在人生的選修之一。至於較受西方文化洗禮的新加坡政府,則改採務實的做法。2003年成立的「獎勵生育委員會」,針對在職婦女提供12周的給薪產假、每年兩天的「育兒事假」、每月新台幣8,000元的托嬰津貼,以及稅賦方面等優惠。
生育率成恐怖危機
曾幾何時,生小孩由個人的小小選擇,演變成足以改變21世紀人口未來的大災難。「台灣目前的生育率是一個很恐怖的危機。」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樹基憂心忡忡地指出,馬偕及婦幼醫院已經從過去平均每月有七、八百位新生兒,降到300多位,就連國泰醫院也從400名新生兒降到120名左右。
台北市民政局長何鴻榮憂心地說,再過50年可能就沒有「正港」台灣人種了。一位孩子準備念國小的媽媽無奈地說,小孩念的班級人數不足,學校勢必會將兩班合成一個大班,她擔心教育品質會變差。2004年全台灣國小班級減少536班,根據教育部國教司統計,未來五年累計至少減少4,287班,將會造成超額教師與更多的流浪教師。
從不婚、不立到不育,直指30世代30而不立,青春期無限延長。不立是一個現象,因為仍有上一代美好的經濟餘蔭。不婚不一定是個問題,因為婚姻的形態是可以改變的,例如德國政府面對愈來愈多傾向同居卻不婚的年輕人,乾脆立法規範同居幾年以上便視同結婚,必須負起與婚姻相關的法令義務。
至於不育,現在的30世代很少會考慮生第三個小孩,有些人選擇不要,或者最多只要一兩個。然而,30世代真的打算不育嗎?
失業率急升 是主因
胡勝正指出一個現象,台灣這幾年生育率下降與失業率急速上升有很大的關係。今年台灣實質薪資成長率僅0.8%,居亞洲14國之末。經濟不安定,對未來沒信心,根據許多調查,經濟上的安全感是30世代生育選擇上的第一順位。
女性就業率變高,雙薪家庭普遍,小家庭成為主流,要鼓勵30世代生小孩,應先營造就業婦女生育的無障礙環境。
這點,北歐國家做得很成功。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毓秀指出,以福利制度著稱的北歐,既提倡生育也提倡全民就業,托育制度是建立在有工作的父母的需求上,所以北歐婦女的就業率及參政率高。
相較之下,台灣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本文摘自《30雜誌》9月號封面故事)
【2005/08/3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