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3日 星期六

經濟書坊》人與科技愛恨情仇【2004/11/13 經濟日報】


■ 蔡翼擎摘錄

書名:不只是發明─科技改變人性?
作者:愛德華.田納
譯者:李佩芝
出版:時報
日常科技左右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科技」與使用科技的「技術」,幾千年來不斷地攜手演進。科技或許來自人性,科技卻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重塑人類行為、身體機制及生活方式。它改變我們的身體使用,影響身體的姿勢與溝通方式。人類的能力可能因此更強大,但是這些事物對我們的掌控力也與日俱增。
此書講的是人類與科技的愛恨情仇,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類,有多少人戴著眼鏡、手表,帶著手機、PDA、手提電腦?有人盯著電腦玩game,玩壞眼睛,有人終日在電腦前工作,打鍵盤打到手腕患關節炎?
作者田納指出,「科技」較為廣義的定義是「人類對自然世界的改造」,但此書要探討的是我們自身所做的調整:科技影響我們對身體的使用─我們的坐、站、走、溝通等方式,也影響我們彼此的形象。
政大科管所教授溫肇東分析,過去討論科技管理或創新管理,比較強調發明者或組織的機會,同時背後有個很強的假設,即新的發明、新的產品會自然擴散,社會也會自然地接受。直到最近開始有人討論「創新的使用」,才是影響每件發明最後是否能夠創新或被束諸高閣的關鍵。
換言之,使用才導致創新,創新不必然被使用;創新與使用是共同演化的過程,唯有從了解過去一些科技產品演化與被社會使用的過程,豐富我們對未來情境的想像,才能提高發明與創新的貢獻,並降低可能的負作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