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3日 星期一

中小企業成長秘笈》每一張訂單都重要

■ 邱柏松
當同業都在減少庫存時,壺三銼刀卻經常保持三個月成品庫存,應付客戶的緊急需求;為保有代代相傳的技術,堅持重視員工的傳統;都是壺三銼刀穩坐業界龍頭的原因……
研究中小企業的論述都會強調:現今的任何大企業都曾經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只要好好經營,就會日益茁壯成為大企業。日本的銼刀製造業龍頭壺三銼刀公司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面臨瀨戶內海的廣島縣吳市仁方地區,100年前即以產製銼刀聞名。在此臨海工業區聚集約40家銼刀業者,其中包括壺三銼刀,供應約九成的國內市場,壼三市占率便高達四成。
創業77年的壺三銼刀,除了生產量販店銷售的廉價泛用品外,也生產特殊用途挫刀,包括製造樂器所用的銼刀、醫療上削骨用的銼刀,因此產品種類繁多,約600種。
不拒絕任何訂單
副總經理梶山重雄說:「只要是銼刀類產品,我們都生產,我們不會拒絕任何訂單。」這樣的心態,正是支撐該公司業績成長的主要動力。
企業為了提升經營效率,多會聚焦核心產品或事業,並推動製程自動化,壺三為了少量多樣化生產,高度仰賴技術人員的技能,公司也非常重視員工的意見。
壺三能以特殊用途銼刀,在業界占有一席之地,要歸功於公司內代代相傳的銼刀技術人員。梶山重雄說:「對企業經營來說,人力資源最重要!」為了銼刀生產技術的傳承,壺三工廠的60名員工,有十名是回鍋的退休族。
壺三僱用技術熟練的退休員工,不但讓他們有再次展現長才的機會,更讓年輕員工可以向這些老手學習,達到技術傳承的目的。公司會客室牆上,懸掛各式活動的員工團體照, 讓人覺得這一家公司非常重視勞資關係。
1928年,第一代社長梶山喜瑞一和兩個兄弟共同設立公司的前身──壺三鑢製作所。第二代社長梶山隼史因為父親在交通事故中喪生,兩位叔父都已自立門戶,35歲就接棒,獨力負起公司經營的重任。
梶山隼史努力鑽研各種銼刀,也致力改善產品,例如,將當時無柄的銼刀加上橡膠或木頭柄。壺三大力改良產品的「易用度」,終於帶動業績起飛。
企業經營慢慢上了軌道,梶山隼史開始投入其他事業。壺三和鋼鐵業者合資成立中國製鋼公司,生產鐵條,拜日本經濟高成長之賜,新事業大幅成長。
到了1964年,為了追求經營效率,梶山隼史將銼刀和鋼鐵兩個事業獨立,壺三銼刀公司就此誕生。後來,因為與合作的鋼廠意見不合,梶山隼史出脫手中的中國製鋼持股,並將壺三銼刀新據點遷到仁方,鎖定鋼鐵和銼刀生產。
延誤設廠 專攻銼刀事業
未料,梶山隼史誤判情勢。原本預定要蓋新廠的工業區籌設延誤,加上當地地層下陷,無法安裝鋼鐵生產設備。他只好當機立斷,以銼刀事業來維繫企業的永續經營。
但是,公司一度傾全力發展鋼鐵事業而延誤銼刀市場的開拓。工具經銷店都已有了密切往來的銼刀供應商,壺三想要橫刀奪愛並非易事。
梶山隼史轉移目標,瞄準專門從事機械工具買賣的「商社」(貿易公司)。
他開始對大型商社採取攻勢。不久,終於和杉本商事敲定大筆訂單。杉本商事當時的總經理年輕時曾在銼刀公司任職過,因此特別珍惜這份緣份,開出「你所生產的銼刀,我全數收購!」的好條件。梶山隼史回憶:「當時,我真的是拚命去生產!」
壺三逐漸打開銷路,該公司的銼刀也打入玩具工廠等不同的領域。但是,隨著客戶的外移,日本銼刀市場開始萎縮。
鎖定商社目標客層
為了因應產業低迷,大部分業者減產、裁員,造成技術斷層,無法培育下一代的技術人員,而被迫歇業。1960年代,還有逾120家業者的仁方地區,到了泡沫經濟崩潰之後,只剩約40家。1980年代中期才參與公司經營、且看盡了此一慘況的笫三代經營者梶山重雄採取逆勢操作策略。
他決定活用上一代「與商社建立關係」策略。當同業都在減少庫存時,壺三卻經常保持三個月的成品庫存。梶山重雄認為:銼刀是一種不受流行影響的商品,而且有急需時,訂單會無預警地大批湧入。如能保有一定庫存,就能應付客戶的緊急需求。
正如他所研判:因為不景氣,大部分零售店都已減少庫存,想和「能在短期內大量交貨的壺三」交易的業者自然增加。梶山重雄說:「我的目標就是要讓人想到:如果不是壺三,絕對來不及應付市場需求!」
壼三也堅持「重視員工」的傳統。為了避免裁員,梶山重雄下了一道命令「開拓新需求」,陸續開發滑雪板加工用銼刀、製造吉他用銼刀等新產品。「壺三不會拒絕任何訂單」的傳言,也為公司意外帶來「削劍鞘用銼刀」訂單。
壺三目前的最大課題是,如何降低製造成本。該公司計劃在中國大陸籌建可以大量生產的工廠,希望當地生產的普通銼刀,可以行銷全球。
壺三目前只攻下1%左右的全球市場占有率,或許梶山重雄正式接棒後,可以實現全球5%市占率的美夢。
【2006/01/2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