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8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在手感產品裡尋找自由

■ 官政能
書名:手感經濟
作者:天下雜誌編輯群
出版:天下雜誌
手感產品興起,因為人的身體是很好奇的,一直想要接近(approach)某些東西。人想要開發我們的經驗、尋找某種自由。
我們的身體很少開發,五官中,我們最常用到的是視覺,大部分時候我們只是用看的,別的感官很少用到。但人必須用身體去感受周遭的訊息,身體感受到訊息,才有現象,才有經驗。我們的感官需要練習,才會enrich腦細胞。
剛到美國念書時,到了冬天,在我念的設計大樓外面,有一個人每天都在雕刻一塊大木頭,有二、三公尺高。他每天都在雕,木屑就一直堆,每天都這樣,看起來有點瘋狂。那時我想,藝術到底是什麼?我這個工學院出身的人實在想不通,這樣每天雕木頭有什麼意思?
冬天時,也有人在校園裡把水圍起來,做了一塊很硬的冰塊,到了春天,雪融了,冰塊就一點、一點裂開。我是外國學生,看到什麼東西都覺得很新鮮,印象非常深刻。
又有一次我看到雕刻系系主任,六、七十歲了,下了課還不回家,一個人留在教室裡認真地畫畫。我又覺得很奇怪,就自己去找答案,問老師、找書看,想了解人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
我慢慢了解,原來那個雕刻的人,他每次雕的時候,每次的現象,就是一個世界。奧妙的是,當他的手碰到物體,再回來,這樣來來回回的,他的對象是千變萬化,每次都不同。所以他是用腦和手傳達出他的訊息,他在思考,在處理很多不同的現象和世界。如果我們沒有做這些事情,只是買了一個東西放在那邊,我們就不會察覺很多很微妙的變化。
所以我們的手和身體,常想要接近外界,想要進到下一個改變。這是很自然的,我們想要開發我們的經驗。藝術為什麼會成為人類重要的活動,因為人本身就在追求自由,一直在尋找還有什麼可能。
動手做,不只是勞作、勞務,只有身體在做而已,心也在做。改變一件事情的過程,那種感覺,那種獲得,是無可取代的。如果沒有去做,你就沒有。
工業革命是這200年來才發生的,是人們第一次將生產的過程假手於機器,設計也因此而產生了。既然已經不可能去直接接觸了,就要在工業的過程之前,先好好設計。用什麼材料?怎樣做比較好?最後到使用者手中,他居然就如同你所想像的一樣,會很喜歡。這是一種預測,設計原來的意思就是事前計畫,要先了解人心,知道人要什麼。
既要規模經濟,又要差異化
工業化帶來大量產品,科技和管理的進步擴散了品質的提升,但人們還要尋求差異化,要求質感。所以工業產品現在的趨勢,是藉著科技、標準化提供具有經濟規模、高品質的量產。但在這種均質上面,必須因應不同市場的需要,提供差異化的產品。
例如台灣做筆記型電腦、手機,賣到不同地區要有不同的款式,但我們大多是代工,是別人在做市場操控。很多名牌服飾、皮件也一樣,我們在台灣看到的只有幾種款式,他們認為這些款式適合台灣,還有很多款式是賣到別的地方,我們看不到。像這樣少量多樣,才能創造差異化、高價,才能創造利潤。
台灣能不能發展這種經濟?台灣產業現在還是在思考大量生產,比較不會針對不同市場,少量多樣生產。如果我們做一套沙發,只要做300套,分成好幾型,賣到不同的地方,一套賣十幾萬,公司只要五、六個人,利潤可能有四、五成,可是這需要有人懂市場,會做行銷,會做品牌。台灣紡織成衣業很發達,可是沒有發展出fashion產業,因為我們不懂這些。
不要和大人打架
台灣人的思考應該改變,不要只想做大品牌,應該發展很多小品牌,日本現在就有這個趨勢。日本有很多設計師從大企業出來,和製造商合作,開始創造小品牌。這些小品牌卻有適當的曝光,有行銷的管道,讓小量多樣的產品,可以銷售。當社會上相關的設計、行銷知識和人才達到某種程度之後,才會有local touch,有本地的特色。
現在台灣產業界微利化,政府突然重視設計,希望快速、大量培養設計人才,要我們擴班,多收一些學生。現在大學要設系,只要是設計科系,都准予優先設系。課程呢?大家都一樣,一年生產1,200個設計系畢業生,碩士班有300人,博士班有200人,全美國都沒有那麼多。有個性的設計師不是這樣培養的。
手感經濟要跟文化結合。現在台灣要挑戰2008,要觀光倍增,年輕人就不一定都要去大企業,學了企管、行銷,也可以返鄉,做民宿、開咖啡館、做有機農場。觀光客來了,為什麼要住五星級飯店?全世界都一樣,當然要住有特色的旅館。老阿嬤傳統的技藝,要有人去學,做到很細緻。最好企業股東會就送這種東西當紀念品,不是因為同情,是因為做得很精緻。這樣年輕人就會回去經營,生活裡就會滋養美感,不一定要念設計系。要好好經營,才會生根,質才能提升。
設計不是空洞的東西,不能單獨談,要和組織、策略、行銷、品牌一起談。設計要創業,需要企業支持,否則設計是空的。企業也需要設計師,否則企業競爭力就不夠。設計師和企業要長期互相學習、合作。真要做設計,要先把競爭者找出來,市場定位找出來,你有沒有分析過競爭者的財務狀況?他要發展新產品,行銷會怎麼做?這些都要了解,才能做設計。
要談手感經濟,首先要先有價值,才可以轉換為經濟。如果行銷太差,通路運作不好,就不會有經濟。我遇到過很多義大利人都很會做行銷,懂文化,很幽默,一看就是會做行銷的人。做設計就是要有獨特的東西給人,但要傳達給他人,就要有好的行銷人員,才能產生價值。
台灣發展手感經濟,有她的優勢,因為製造業多,設計師有工作機會。不像在德國,設計師找不到工作,因為已經沒有製造業了。但是設計師和企業都要謙虛,互相學習。
(作者是實踐大學產品與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金玉梅整理)
【2006/01/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