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6日 星期四

世界經濟論壇

全球逾半企業 3年內錢進中國
■ 編譯謝璦竹/彭博資訊二十五日
電世界經濟論壇(WEF)25日在瑞士達弗斯揭幕,全球企業領袖與政府首長逾2,300人齊聚一堂,就各種經濟問題交換意見,預料中國大陸與印度等亞洲新興巨人將成為會談焦點。而新出爐的調查報告也顯示,半數以上的國際企業執行長打算在三年內到中國大陸投資。
WEF年會吸引全球89國2,340位政商領袖共襄盛舉,其中735人是執行長或董事長,包括微軟公司董事長蓋茲、花旗集團執行長普林斯(Charles Prince)。德國新總理梅克爾、英國財政部長布朗等15國領導人也會出席,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訂26日發表演說。
隨著中國大陸和平崛起、經濟快速成長,大陸在全球經濟的地位也愈來愈重要。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調查全球45國1,410位企業執行長,逾半數表示將在未來三年內投資中國大陸,以爭取這個全球成長最快的市場。
這份由資誠25日在WEF發表的報告指出,從現在至2009年,55%的企業領袖計劃在大陸開展業務,36%將增加在印度的投資,另有33%將巴西列為投資對象。
資誠執行長狄琵亞薩(Samuel Dipiazza)說:「受訪者一致表示,重點不在委外生產或降低成本,而是要贏得市場。」四分之三的主管表示,希望到中國大陸爭取更多新客戶,48%的受訪者說到大陸投資是想削減勞動成本。包括通用汽車及西門子在內的跨國企業,均已增加對大陸投資。
去年大陸經濟成長率為9.9%,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大陸經濟成長速度遙遙領先各國,中共統計局局長李德水25日表示,未來數年間,大陸仍將以平均10%的成長率持續擴張。
人民幣匯率可能也是焦點話題。美國官員認為,人民幣匯價受人為管制,使大陸出口商占了便宜,中共央行副行長馬德倫則辯稱,人民幣匯率是由市場決定,美國的指控不實。美國財政部長史諾日前表示,他期待北京當局3月時進一步放寬人民幣波動區間。

學者:印度潛力 優於大陸
■ 編譯廖玉玲/本報達弗斯二十五日電
印度是民主政體,擁有充沛、優質的科技和服務人力,但極權的中國大陸更能提供穩定的經商環境。
不過,經濟學家多認為,短期而言,大陸或許領先印度,主導世界經濟發展,但長期來看,印度的潛力可能更大。
國際前鋒論壇報25日報導,1990年代時,為搶下大陸和印度市場,SAB美樂啤酒公司同時在兩國砸重金投資。至今,該公司在四川一省的銷售量,比各家啤酒公司在全印度的銷售總和還多。
SAB美樂非洲和亞洲區主管帕克(Andre Parker)說:「印度固然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商業欣欣向榮,但卻是比中國難做生意的地方。」
全球政、商界重量級人物本周齊聚瑞士達弗斯,參與世界經濟論壇,而「中」、印兩強的競爭以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最熱門的議題。
乍看之下,印度較適合外商公司做生意。該國承襲英式法治傳統,有數百萬人會說英文,在國際高科技、軟體和知識工作界享有盛名。但許多企業領導人表示,在大陸做生意比較容易。
瑞士電機巨擘艾波比公司(ABB)執行長金德(Fred Kindle)說:「企業喜歡穩定,中國以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已營造出穩定的環境,可迅速有效地執行決策,加上內需市場大,相當有吸引力。」相較之下,他說:「印度主要擅長軟體和服務,但基礎建設仍待加強。」
世界銀行研究顯示,在印度開業要89天,在大陸僅需41天。在印度註冊得花67天,在大陸僅32天。更糟的是,開始營業後,在印度平均每個月會碰上17次停電,大陸僅五次。
印度希望像大陸一樣,成為世界製造與銷售重鎮,但經濟學家建議,如果印度希望在本世紀趕上中國大陸,當務之急是精簡官僚體系,進一步開放零售和銀行業。
然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黃亞聲說:「就改革面而言,印度比中國落後十多年。但長期而言,印度可能超越中國,因為能以較少資源創造更多價值。」
大陸較早開放經濟自由化,如今又是世界工廠,短期內較占上風。比較兩國從開放到2004年這段時間的經濟成長率,大陸在1979年到2004年間,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年率平均9.6%;印度在1991年到2004年間,GDP平均年成長率僅5.8%。
不過,ABB執行長金德認為,雖然大陸的基礎建設比印度完善,但印度能提供國際企業更優質的人力,執行跨國業務。大陸每年培育出40萬名理工科畢業生,但印度人才的英文能力讓他們在國際市場上更占優勢。
金德說:「假設北美有個案子,而設計工作需由中國執行。如果工程師無法和客戶溝通,恐怕就會有問題。」

施偉伯:均衡發展全球經濟
■ 編譯林聰毅/綜合紐約二十五日電
世界經濟論壇(WEF)25日在瑞士度假勝地達弗斯(Davos)登場,創辦人施偉伯(Klaus Schwab)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回顧數十年來的心路歷程,並強調當務之急是集結各國政府以及有識之士的力量,使全球經濟能更均衡發展。
過去35年來一直是世界經濟論壇理念與運動背後推手的施偉伯,是本屆達弗斯年會的東道主,這場盛會的出席人數號稱打破紀錄,共有來自89個國家的2,300多人與會。
施偉伯提供了一個受高度矚目的平台讓政治人物與社會名流推動其理念和理想,也給企業主管一個無可匹敵的人脈機會,因此政商名流也樂於到達弗斯共襄盛舉。他在專訪中暢談WEF的過去與未來,以及如何擴充領導階層。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世界經濟論壇維持成功不墜的秘訣是什麼?
施:我們定位為利害關係人的網絡,是塑造全球、區域和產業議程的觸媒。過去的十年間,世界的各種經濟、社會事務挑戰,顯然無法由政府、企業或公民社會獨力解決。我們需要群策群力。
問:如何確保這個全球論壇維持不墜?
施:過去36年間,這個論壇主要是靠創辦人(也就是我)來推動。在短期內,我當然會指導這個組織,但最迫切之事是把過去獲得的成果制度化,建立非常強烈的文化,並使優秀人才適才適所,因為這個論壇不能光靠一個人。
問:愈來愈多政商名流出席達弗斯年會,是否會使會議的目的失焦?
施:文化是我們全球生活的一個重要元素。因此我們說:「好吧!讓我們邀請真正承諾奉獻付出之人,不要利用WEF做為自我推銷的平台。」今年我們邀請了20位社會名流,並把他們納入這個計畫中。我們當然不需要名流來製造新聞。
【2006/01/2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