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醫師的企業處方

資深醫師和執行長一樣,傳統上都表現出自信而獨立的決策者形象,能夠快速分析,並提出權威意見。他們的判斷會透過醫院組織階層傳達下去,與公司決策從執行長辦公室傳播到公司各單位的過程類似。

只不過和大多數企業截然不同的是,醫院會定期開會檢討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例。經過這種轉變,地位最崇高的醫生也得自承疏失,希望力求改進。

醫界目前常引用認知科學家的研究,尤其是阿默斯.特弗斯基(Amos Tversky)與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兩人,他們30年前就探討過思考時走捷徑的利弊得失。

思考上的錯誤,有15%到20%是出自這項因素。即使經驗最老到的醫生,也很容易犯「遽下結論」的錯誤。同樣地,醫師會對以往某些特殊病例印象深刻,因此 很容易對目前處理的病例犯下「先入為主」的錯誤。另一項認知陷阱是,受到既有成見的影響,以同樣的公式套用到所有患者身上。

雖然一般人認為醫師習慣採取權威姿態,不願接受批評,也抗拒自我檢討,但現在醫界領袖卻樂於借重認知科學的看法,協助他們避免誤判。這些領導人願意承認自己也可能犯錯,藉此鼓勵較低階層人員更自由地質疑決策,更全面地思考問題。

我最近曾訪問製造業、不動產、銀行的領導人,了解這些產業如何處理誤判情勢的問題。結果發現,他們很少進行正式的決策檢討,執行長也很少受到員工的挑戰。醫院舉行正式的醫學檢討會議,借助認知科學的工具,說明並剖析醫生的誤判,這種做法也可以應用到企業界。

所有經理人,包括執行長,都應採納目前醫界這種自我分析方式。醫師看法出錯可能導致患者死亡,公司若發生類似的認知錯誤,則可能對組織、員工與執行長的未來,都造成深遠影響。

(取材自2月號HBR 全球繁體中文版)

【2008/02/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