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5日 星期五

形成斷水截流的專利池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D3版 周延鵬 2006/5/5
筆記型電腦業與零組件廠應部署和經營諸多元件的優質智慧財產,才有機會跟歐美相關產業形成對等的地位。
2005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規模約5,800萬台,而台灣企業出貨量約占4,500萬台,為全球市佔率的80%,顯示筆記型電腦全球市場及台灣企業總體市佔率正快速成長,進而市場更預期2008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將達1億台,產值將達1,000億美元。
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雖然每年有2位數的成長幅度,以及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已全部外移大陸生產,但是仍須非常戮力經營才有「保5 」或「保6」的低毛利表現,而且普遍認為筆記型電腦未來再創高毛利的時代與機會應是共同的「夢想」,卻又須勉強表示低毛利率不見得是壞事,不但可持續做大筆記型電腦市場大餅,同時也形成更高的新競爭者進入障礙。
再者,從筆記型電腦的主要材料表(BOM)分析,例如1、主動元件,包括液晶顯示模組、中央處理器、晶片組、記憶體、繪圖晶片、無線模組、控制晶片、電源管理晶片等;2、被動元件,包括電阻、電容、電感、濾波器、震盪器、變壓器等;3、機構元件,包括機殼、鍵盤、開關、線纜、連接器、印刷電路板等;4、功能元件,包括電池、揚聲器、電源供應器等;5、電子裝置,包括硬碟、軟碟、光碟機等;6、軟體,包括作業系統、應用軟體等。
在這些主要元件中,單價高及技術高的產品,台灣企業只是弱勢的「買方」,則又如何有較佳位置提升筆記型電腦毛利率?恐也只有羨幕這些高毛利率的產品,例如處理器約在50%、軟體超過60%。因為高毛利率的產品是根基於研發創新、技術水平、規格標準、市場通路、智慧財產及其商業模式和策略的深度經營。這些即是台灣企業所期望的。但,主要元件產品的綿密專利佈署勢必又阻隔「應變」的機會。
惟,縱使這些高價的元件產品不是台灣企業專長,但是它們也必須與低價的眾多元件及模組產品組合搭配,才有整台筆記型電腦,才能形成資訊產品市場,才能對最終消費者有意義。
雖然道理簡單,但是要將它轉化為筆記型電腦產業中有影響力的價值鏈及有效率的供應鏈,或許我們可思考:1、元件研發、設計、製造及供應更緊密關係的機制及其平台;2、諸多元件的優質智慧財產佈署及經營,形成可以「斷水截流」的專利池(patent pool),才有機會藉由智慧財產形成產業對等地位。
因為20年來,筆記型電腦產業或其零組件產業,幾乎沒有產業策略及技術協力(technology collaboration)機制,而是你死我活的草原競逐謀略。同時,與其相關的智慧財產佈署及經營,也是極度零散低落,不僅沒有產業結構化方法,更糟的是沒有專業品質,遑論真正弄懂歐美企業智慧財產的經營訣竅及如何運用於技術規格、技術標準及產銷市場,創造較高營收獲利價值。
(本文作者為政大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