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產業觀測》讓你家屋頂 變太陽能發電廠

地球資源日趨枯竭,高耗能傳統產業逐漸走到瓶頸,愈來愈多的企業決定投身再生能源產業,希望以今天有限的投資、換取源源不絕的明日財富。

策略結盟整合資源

投資「未來」的夢想,除了要靠企業努力打拚,更要建構完整的經營環境,才能帶動產業健全發展,近幾年,倍受矚目的太陽能光電產業,就是鮮明的例子。

太陽能光電產業成長迅速,上游矽晶原料廠產能跟不上腳步,導致全球原物料缺貨,也帶來新挑戰。茂暘能源科技執行長胡湘玲觀察,過去幾年來,外包經紀商(broker)介入上、下游原料買賣,雖有助產業蓬勃,但也影響廠商間的信任關係、打亂產業鏈秩序。

矽晶原料價格飛漲,迫使太陽能光電廠商大張旗鼓尋求策略結盟、積極整合上下游,或是進軍先進技術的矽薄膜產業,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爭取較寬廣的利潤空間;相對而言,靠近消費市場的模組廠和系統廠,利潤空間被壓縮到最低,成為產業過渡期的最大承擔者。

產業風雲戲劇起伏

太陽能光電模組廠商的戲劇性起伏,十足訴盡這段產業風雲。茂暘能源科技研發暨工程部協理林敬傑回憶,2005年,台灣太陽光電模組廠商僅有三、四家,2006年原有20多家廠商計劃投入,眼看缺料危機浮現,紛紛喊停或轉往發展薄膜,最後只有12家模組廠進場。

許多模組廠吞不下高價位晶片,或是在第一時間取不到貨源,工廠面臨斷炊窘境,值得稱幸的是,世界各地爭先投資晶圓廠,林敬傑預計,2009年中以後,將能化解原料不足困境;各國政府也積極回應,陸續調整政策。

對於政府主動介入太陽能市場,存在兩極看法──反對者認為圖利廠商;贊成者站在發展再生能源、刺激新能源產業的角度,支持政府主動介入,從能源政策面開展新世代商機。

政策扶植帶動商機

不過,太陽能產業關係國際能源市場潮流、環境議題、自然資源分配以及國家能源政策的制定,胡湘玲認為,如果以圖利廠商為理由,限制產業的發展,無異是拿未來的能源作賭注,當前還沒有適當的能源政策和配套措施時,政府應該挑起責任,協助產業發展。

事實上,全球太陽能產業的崛起,都有賴政策的提攜,2000年4月德國通過的再生能源法,最具指標性。德國政府以每一度電力近新台幣20元的回饋電價,收購住家自行生產的太陽能光電,同時設計回饋電價每年5%遞減的機制,愈早安裝太陽能發電的用戶,享有的回饋電價愈高。

「打開國內市場,產業才能蓬勃發展」,旅居德國近20年、著有《太陽房子》一書的胡湘玲,親眼見證由德國聯邦環境部主導,在經濟部與國家興業銀行配合下, 從1999年推行到2003年底的「十萬戶太陽光電屋頂計畫」的成功。這項計畫在政府政策的保證下,以低利貸款支持民眾設置太陽光電系統。

十萬戶家庭讓屋頂成為太陽能發電廠,喚醒市場需求,也促進產業發展。

德國踏出第一步,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希臘、美國加州紛紛跟進,透過再生能源法案,積極扶植產業。直到近幾年,外包經紀人影響產業鏈秩序,各國政府為調整產業結構朝健康的方向發展,紛紛降低獎勵額度。

德商精矽九陽亞太區總資深顧問韋仁正表示,各國透過政策調整,從市場端施壓,以壓低市場價格的「降溫」措施,迫使上游廠商調整價格。

強化客製化模組能力

企業主動出擊,建立特有的獲利模式,亦是逆境求生的契機。2006年底,即使市場動向尚未明朗化,胡湘玲和一群夥伴創辦茂暘能源科技,以「關注每一個細節」的精神生產高品質的太陽光電模組。

「我們算是最後一個進場的」,林敬傑說,他帶著技術與信心參與茂暘,以自主研發來強化客製化模組的能力,並朝向技術密度與客製化要求高的建材一體型光電模組(BIPV)推進。

儘管大環境艱困,小而美的茂暘仍打下一小片天。兩條生產線、四班二輪,創下模組廠的先例;每周穩定出貨四、五個貨櫃量,年產量可望達到30MW。

茂暘和德國太陽光電能源系統廠商精矽九陽(Abakus Solar AG)密切的上下游合作關係,更是模組廠難得的優勢。身為茂暘董事長,也是精矽九陽創辦人的桑得能(Thomas Sandner)深耕歐洲市場13年,掌握第一手市場訊息,一肩挑起茂暘的國外通路大任。

德國日照時數遠比不上台灣,卻在政策主導下,全國已有14%電力來自再生能源,其中3%是太陽能光電。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估計將達三成。

短短一年半,茂暘逐漸站穩腳步。但是除了獲利,胡湘玲更期待從影響每一位員工開始,擴大關心能源、關心未來的層面,終有一天,高品質的太陽光電板就裝在自家屋頂上,確保我們的陽光未來。

【2008/10/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