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觀》自我破壞 迎接挑戰

愛麗絲對正在跑步的紅色皇后說:「在我們的國家,只要你跑得夠久、夠快,你就一定會到達一個不一樣的地方。」

紅后回答:「這是什麼慢調子的國家。你瞧,在這兒,我們必須拚命向前跑,才可以勉強維持在原地。你若想要跑到別處,就必須加倍速度。」

這是《愛麗絲鏡中奇遇》裡的一段對話。紅色皇后雖貴為國母,但終生勞碌,比薛西佛斯還慘。後來《經濟學人》的科普作家瑞德里(Matt Ridley)根據這個典故,寫下《紅色皇后》一書,談的是生殖競爭(性)如何形塑動物行為。

例如,母猩猩為了保證胎兒不被父親以外的公猩猩攻擊,採取亂交策略,如此,公猩猩就不敢妄動。基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公猩猩雖然沒有辦法調整行為,卻在演化的過程當中改變物種—增大睾丸,以精子的數量與對手爭雄。

當前企業的經營環境,競爭激烈之程度就有如紅后的處境,爾虞我詐可媲美猩猩。紅后處於封閉的世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是她的宿命。中國人從宿命論出發,提出「勤能補拙」、「勤有功,戲無益」、「學海無涯,唯勤是岸」。

過去台灣企業打拚,靠的也就是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精神。那時世界的資訊流通不足、地域性市場區隔嚴重、第三世界國家動能不足,再加上擁有全球五分之一人 口的大陸仍封閉鎖國,台灣靠勤樸精神的確可以創造奇蹟。然而,邁入21世紀,這些前提已不復存在,企業想要成功,就必須改弦易轍。

紅后的啟示在於,當我往前衝刺,競爭者也會緊跟其後,它們所構成的環境因素也會跟著改變。競爭是動態的賽局,而不是靜態的創新,因此競爭愈演愈烈。在此情況之下,跑得快,不如跑得巧。

換言之,企業單憑賣力打拚不足以生存,唯有不斷創新,才能避免滅亡噩運,而創新必須跟上環境改變的步調。例如,LG發展健康、環保型家電,廠商無不模仿;大陸的創維電視以保護視力為號召,創造銷售佳績。

過去,Sony一直享有最高的品牌價值,但2005年起,三星後來居上。當前環境參數的變動遠超過以往,企業必須制定一套與環境互動的反饋機制,否則無法 趕上環境的變化,即使創新也徒然無功。伏波(Sven Voelpel)等學者就提出「感知測定模型」(Sense-Testing Business Models)。他們大體把環境變數分為顧客、科技、商業基礎、利潤四類。

根據這四點,企業要問的是,顧客的偏好是否改變?顧客對產品價值的看法是否改變?科技的影響是否夠大?科技的進步是否會改變形成產品價值的網絡?公司組織 是否可以應付環境的改變?是否可以提供新的價值?廠商、顧客、員工關係是否會導致改變勢在必行?新的策略是否會改變既存的上下游關係?經過這些考量之後, 再擬定策略方針、草圖,決定創新的方向。

國際著名的創新設計業者IDEO總經理凱利(Tom Kelley)說過,在今天的世界,做為創新者已經不夠了,而且創新要超過競爭對手。就像Sony並不是不創新,而是創新速度無法永遠領先三星。凱利建 議,企業創新應該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文化,應該具有足夠的彈性,可以不斷地創新。

因此,就算經營環境一成不變,企業也不妨自我破壞:不斷地揚棄過去的成功經驗,開發新的商業模式,以適應未來的變局。切忌拘泥於過去成功的手段,殊不知時空俱變,要有整體根本的革命,才可以不斷迎接環境改變。(作者是中央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關係中心主任)

【2008/09/3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