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名家觀點》企業家適合在總統大選表態?

【經濟日報╱葉銀華】
過去有一些上市櫃公司的董事長或管理當局,在總統大選時,發表支持特定對象的言論、傳出與某黨總統候選人會面,甚或安排總統候選人造訪公司,本文從公司治理的角度,藉由他們所扮演多重角色,論述此種行為對公司利害關係人的影響。
首先,這些企業家也是國民,當然可以根據個人政治理念,支持特定候選人。他們可以透過其社會聲望,形成影響力,支持理想的候選人,而對未來國家發展有正面的幫助。企業家創業成功的典範是許多人羨慕的對象,因而使企業家成為某種程度的意見領袖。甚至在國家政治生態變動時,大企業家登高一呼支持有改革理念的領導者,開創國家的新局。其次,有人會以「關係投資」來形容企業家的表態,透過建立緊密關係,改變重大政策,有利企業發展。
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觀察,如果上市櫃公司的控制股東與管理當局太熱中政治活動,將使企業被股市投資者貼上標籤。當其支持的候選人當選總統,則該公司股價大漲;反之,股價也因不同理念的人當選總統而大跌。然而倘若未來政黨輪替可能趨於頻繁時,企業家的表態形同增加該公司之股價風險。股東購買該公司股票時,只願承擔公司的營運與財務風險,並不願意承擔政治風險。因此,當管理當局太積極介入政治活動,對於股東並不公平。
最近筆者完成一項在總統大選前後,有關上市公司政治關連性對股價影響的研究,我們小心地從年報與媒體資料庫,分辨上市公司本身、董事長、總經理、董監事,他們與國民黨、民進黨之政治關聯性。以2004年總統大選為例,實證結果發現,由於選前民調顯示國民黨贏面較大,與國民黨有關聯性的公司,其股票存在較高的異常報酬。然而在大選結果翻盤後,這些公司股價有較大的跌幅。而與民進黨有關聯性的公司,其股價有著相反表現。這些實證結果,歷歷顯示政治風險的確存在於股價的波動。
上市櫃公司的管理當局是受全體股東之委託,掌有公司決策權,同時也必須兼顧其他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的合法權益,例如:債權人、員工、顧客。不管是股東、債權人與員工皆有個人政治傾向,在目前民主時代,未必會受到企業家的影響。甚至當上市櫃公司是屬於服務業、運輸業、百貨業與金融業,倘若控制股東與管理當局太熱衷於政治表態,將使不同理念的顧客降低到該公司消費的意願,反而對公司業績產生不良影響。
企業家所扮演的角色已經不是純粹個人的角色,同時也必須對其公司的利害關係人負責;當然也由於他們掌有權力與成功表現,也讓他們對社會大眾有影響力。因此,上市櫃公司的管理當局,即使個人有崇高與積極的政治理念,還是要避免讓公司承受政治風險。
倘若各黨總統候選人透過中間人希望造訪或會面,企業家迫於基本的尊重與禮貌,務必讓整個過程儘量減少政治味,甚至表達主要是傳達產業發展與經營意見,並且可提供給任一政黨參考。在目前台灣的政治生態,太講求關係投資,將徒增公司的股價風險,甚至對公司業務反而有負面的影響(讓公司暴露於政治風險與顧客的抵制)。
(作者是輔仁大學金融所教授兼所長、公司治理與企業倫理中心主任)
【2008/02/2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