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3日 星期四

科技創業家 四堂必修課

■ 李恆宇
並非每個創業者都能一圓創業夢,有心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人,到底要上哪些必修課才能避開創業地雷?

65年前,史丹佛畢業的兩個同班同學,在矽谷的自家車庫創立惠普(HP),寫下創業傳奇,很多台灣創業者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市值千百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儘管台灣不乏像台達電董事長鄭崇華一樣成功的科技創業家,不過,並不是每個創業者都能一圓創業夢,有心在高科技領域創業的人,到底要上哪些必修課才能避開創業地雷?有哪些例子可作為借鏡?又有哪些建議值得參考?

從失敗中學經驗

「你很努力的做一件事,但最後失敗了,這樣的失敗是可以被接受的,但如果是因為沉溺於創業的成功而失敗,那就是真正的失敗,是不能被接受的!」做過無數創業個案分析的台大工管系教授洪明洲強調,失敗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失敗後還能再站起來,他甚至建議創業者找創業夥伴,先看對方有沒有失敗的經驗,「因為有失敗經驗的創業者才會成功」。

他拿數位營運執行長賀元為例指出,賀元在資迅人全盛時期曾手握7億元資金,連英特爾都投資7,000萬元,但後來因為成功得太快,忘記當初創業維艱,終於不敵網路泡沫化而破產。幸好,賀元並沒有逃避,他選擇面對問題,一步一步把殘局收拾乾淨,大家看在他這種精神的份上,願意再拿錢出來幫助他東山再起。

工業協進會理事長、美吾華集團董事長李成家說,29年前,他從高醫藥學系畢業,原本是到美商必治妥西藥部當業務,希望有一天能坐到總經理的位子,不過看到上面那麼多人,他自忖要當上總經理不知道還要多久,索性自己出來創業。「好在有出來創業,不然就沒有今天的成就」「人生很多事情是塞翁失馬」,李成家笑著說。

信任專業人士

不過,「再站起來」只是創業者的基本要求,有開闊的胸襟才是成功的關鍵因素。洪明洲強調,有好的技術,不代表創業就能成功,技術只是入場券,到了創業中期,要靠經營團隊、商業模式、採購、會計等,才能確保企業生存。「e-commerce不是e的問題,是commerce的問題,沒有人要買騰雲駕霧的技術,要這麼好的技術有什麼用,一般人又用不到。」洪明洲點出創業者常有的迷思。

遺憾的是,擁有技術的人通常都想操縱一切,認為別人都應該配合他,到最後,其他管理者通常選擇離開,這樣的創業成功只能有小格局。洪明洲拿日本本田汽車為例,指出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知道自己是典型的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並不是他的專長,於是找來藤澤武夫處理公司業務,自己則專注在研發上,在兩人互信合作下,終於將本田發展成名震全球的跨國集團。

耐心

被喻為「台灣最成功的創業家」的宏碁集團大家長施振榮指出,「耐心」更是創業成功的必要元素,創業最怕兩三年內就快速成功,一旦小時了了,企業就會疏於建立核心價值,面臨下一階段的挑戰時,就很容易出局。在他看來,從創業到成功之路,五年都嫌太短,十年也還不算長,像是郭台銘領導的鴻海集團,也是經過逾20年的深耕發展,才有今天亮麗的成績。

李成家也同意施振榮的說法,他甚至強調,少年得志以後注定失敗,「因為經驗累積不夠、管理能力不夠、專業人才不夠」。李成家分析東帝士之所以會倒,就是因為發展太快,沒有足夠的人力來應付新興的事業領域,加上管理不善,即便像這麼大的企業也是一下子就倒掉。他十分感慨的說:「人活在掌聲中,但往往在掌聲中迷失自己」。

勿跨足不熟悉的領域

此外,創業最怕自不量力,進入不熟悉的領域,埋下失敗的因子。施振榮以他的經驗提醒創業者,宏碁集團第一次面臨難關,就是投資德碁半導體,自不量力從記憶體跨足晶圓代工,讓宏碁躋身「50億俱樂部」,結果不但沒有獲利,反而虧損。後來,宏碁和大陸工程成立國內第一家創投公司「宏大創投」,也因對創投活動欠缺認識,賠光所有投資。

「就像爬山一樣,已經爬到半山腰,前面霧茫茫一片,哪裡是山頭或斷崖都不知道。但後面已經做出一番事業,後起的競爭者可以搭便車,最起碼知道可以做到哪裡。所以創業者如果子彈不夠多,一旦在關鍵時刻用完錢,後面的人就會立刻超越你。」洪明洲說,創業者最煎熬的階段,就是在創業中期的關鍵時刻。

事實上,DRAM產業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DRAM產業風險極高,設備投資大不說,技術又必須不斷更新,加上韓國技術強悍,這門生意並不好做。力晶半導體董事長黃崇仁因為子彈備得夠多,加上取得日本DRAM技術,才有機會站穩腳步。相較於力晶的成功,同樣做DRAM的茂矽,就因為子彈不夠多,面臨原先的合作夥伴英飛凌翻臉搶奪經營權的困境。

「創意跟創業差十萬八千里」,洪明洲有感而發的說。在股市不看好、網路經濟熱潮衰退、投資者愈來愈謹慎的今天,高科技創業不能再靠「只要有點子、有技術就好」的衝勁。用對的方法,去找對的錢、找對的人,才是在逆勢中穩站不敗之地的創業典範。

【2005/03/0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