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日 星期一

創新系列報導聯強篇 工商時報

不斷創新 拉高競爭門檻
 曠文琪 

兩千年,聯強總裁杜書伍對於要不要花費巨額成本,推出兩年保固,不斷推敲,很快他得到了答案,他不僅要做,而且還要盡快做。
 一把刀子 兩面光
 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不僅是能讓聯強更具競爭力的做法,還可以讓對手進退兩難。聯強在進一步評估中發現,並非物流出身的對手,對於成本與庫存掌管實力較弱,根本難以算出若要跟進真正需要付出的籌碼。而服務這種事業,有一種一旦涉入就很難抽身的特質,等到對手進入又深陷泥淖之時,就是聯強大舉攻略的最佳時機。
 若對手不跟呢?答案更簡單,聯強的差異化就出來了。「我們是市場的領導者,遊戲規則,由我們定 這樣的創新可以讓我們站在更有利的位置」杜書伍說。目的性被凸顯了,加上聯強同時派三組人馬估算的成果都證實,聯強可以吸收這樣的成本,所以聯強在兩週之內,敲定了這麼方案,朝持續性創新大跨進了一步。所謂的持續性創新,談的是,領導者不斷強化產品與流程優勢,拉高競爭門檻。
 「我們等於就是把現有的優勢在整合,跟廚師煮菜一樣,有了好的材料,怎樣做,都美味。」
 誘敵成功 克敵致勝
 而接下來的結果顯示,對手雖然賣力想跟,但確實力道不足,只能用殺價競爭,加速虧損,兩千年,成為台灣手機市場中,最黑暗的一年,手機通路被殺的天昏地暗,兩千零一年,聯強順利打贏手機這場戰爭,成為了手機通路的龍頭。
 「這個創新代價其實比想像中大,因為後來手機殺價實在太激烈,但我們要維持價格同步,但服務提升,不過卻值得,因為它還有另外的附加價值,就是讓所有人認識了聯強,因為手機的使用者是所有人,所以收穫確實也比預期大。」杜書伍事後分析。
 不過,贏得漂亮的聯強,根本沒時間安逸,杜書伍說,「我們會想,能不能一直贏,而不是怎樣能存活。」兩年保固還不夠。這次,聯強決定要加速快速維修點的成立,把競爭門檻墊高。兩千零一年,是聯強非常忙碌的一年。

多一年保固 決勝手機市場
 曠文琪 

聯強總裁杜書伍:「我不認同創新是由無到有的,創新者就像一個好的廚師,要有好的材料(基礎設備、組織),才可能組合與處理出一道好菜。」
 聯強直營維修站的店長,正在把當天接收的維修件數,輸入到電腦中,他看到電腦螢幕顯示出,這個月,聯強已經透過直營點,接收超過七萬件的故障手機,這個數字乍看只是他的工作流量,但再進一步推算,這等於聯強一年,實際接觸的對象將近一百萬人,透過這些網絡,聯強做了全台灣最大規模的體驗行銷。
 而這樣大規模的維修江山,竟然最開始只是無心插柳。然而透過不斷整合資源,加上持續性創新,聯強終於登上今日台灣三C通路霸主的寶座。
 一百元 賭未來
 兩千年農曆年前,聯強維護部協理林其正敲了敲總裁杜書伍的門,他很高興的跟杜書伍說,「我發現我們可以賣保險給消費者。」杜書伍問,「什麼意思?」林其正說,「我們原本提供給消費者一年的產品維修保固,但現在,我覺得我們可以多賣一年給他們,只要收費一百元,你不覺得很棒嗎?」
 杜書伍想著,聽起來確實很不錯,於是他把負責手機部門的業務主管張永鴻叫來。他問,「我提供兩年保固給你,你每台手機賣貴一百元,你覺得這個主意如何?」張永鴻幾乎沒有考慮就說不要,把杜書伍嚇了一跳。
 原來,當時聯強正與手機市場第一龍頭震旦行,陷入一場激戰,全台手機市場風雨欲來,部分通路已開始賠本殺價,多一年維修服務聽起來很吸引人,但要張永鴻答應增加一百元的成本(因為在激烈價格戰下,這一百元實際上不可能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簡直是讓他宣布不用玩了。
 創新策略的掙扎
 可是,這個想法實在很吸引人,杜書伍盤算著。因為消費者的手機通常兩年一汰換,市場確實有這個需求,而且這個方案,可以讓聯強的維修服務水準,有非常大的突破。
 事實上,當時的聯強已是台灣市場維修服務的領導者,打響了快速維修站,與「下午送修、後天取件」的服務,但是,要把維修服務從一年跨到兩年,他知道,絕對不僅僅是多準備一年的維修品庫存,這麼簡單。
 因此,杜書伍把聯強現有的資源狀況重新檢視了一次,聯強有完整的物流體系,增加一年保固影響應該還好,不過,若做兩年保固,等於一款機種要準備五個世代的機型,再換算一款手機的固定模組數目,至少要增加超過五千種的零組件,這方面就需要電子平台與庫存管理的支援,由於聯強本來就專精在這一塊,所以執行面應該也沒有問題。
 接下來,就是最嚴肅的成本與為何而戰的問題,聯強到底需不需要,自己先吸收一百元的成本,來打這場仗?杜書伍陷入了掙扎。

創新要從高峰開始 再造高峰
 曠文琪 

快速維修站的創新是由杜書伍發想,早在九九年,他就認為,未來的消費者,看待手機的模式,就像把家裡的電話帶著走,那將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消費者的依賴度會非常高,「沒人會有耐心等手機修個兩三天。」事後證明,他的推測是對的,「要創新,很多事情是可以推演,不過經營者需要有經驗,思考的廣度與深度都要夠。」
 全台灣最強的維修網絡
 在經營會議中,聯強主管討論著快速維修站的可行性與成本。「原本過去我們是把手機收回來集中在一起修,現在等於把人移到前面現場修,以人工來說是一樣的,可能會差的是執行效率,因為無法控制流量,但這應該仍是可控制範圍。但另一方面,我們原有的制度是到經銷商那邊取回來修,等於要兩趟的物流成本,但現在我們省下來的物流成本,就可以拿來付房租錢,成本不會增加很多。」聯強左算右算,發現這是個可以執行的方案,即便這個想法,在當時的市場聽來實在太新也太冒險了。
 兩○○一年快速拓增下,現在的聯強,擁有超過二十家直營維修點,在一年超過一百七十萬件的維修量中,接收比例已經超過五成以上,現場完修率超過八成。加上台灣約兩百家的委託代收站,與萬家經銷商,聯強構成全台灣最強維修網絡。「我不認為還有第二家業者可以抗衡的空間」杜書伍說。
 把服務當作事業在經營
 聯強的不斷突破,讓它不斷提高了自我的附加價值,在台灣三C通路擁有過半的市佔率。幾乎讓人忘記了,九十年代的台灣通路業,是因為台灣沒有專業的維修體系,才被迫兼著做維修。
 從最早大家都是加減做,所有維修都是黑箱作業,一台電腦修個十天半個月,是常有的事情。大家的服務對象,都只是一般門市,並沒有包含到最終消費者。消費者也非常習慣,這種電腦送修後就漫長無止盡的等待。
 後來聯強因為很早開始有自己的車隊,可開始針對經銷商做取送維修服務,該公司就決定,把自己的物流優勢發揚光大在維修上,所以不斷改良,推出「取送維修」、四個「半天」、「今晚送修,後天取件」、「兩年保固,三十分鐘完修」及「聯強維修網」等維修服務。聯強一直都針對自己的服務做持續性創新改良,甚至還把服務對象,擴及到非自己代理產品,儼然把服務當作一個事業來經營。
 事前的精準規劃很重要
 有趣的是,服務是一個很漫長,回收無法立刻見到的創新,必須非常有耐心,腳步一向快又急的杜書伍,要在其中找到平衡,也是一種學問。「事前的精準規劃很重要,只要知道最終的目標在哪裡,我們就會耐著性子走下去,最怕的是,創新若是在低潮時開始,加上又無法做準確估算,到最後,原本很好的想法就因沒有時間好好耕耘而提早夭折。」「創新要從高峰開始,確實有它的道理存在。」杜書伍由衷的表示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