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5日 星期日

產業群聚 創造價值網絡


【經濟日報/廖志德】
知名管理大師麥可.波特2004年來台演講時,曾對台灣的發展前景提出中肯的建議,他指出:「台灣應該要特別重視與強調產業的獨特性,必須強化技術創新能力,進而發展出屬於台灣的特色群聚,創造出新的產品產業,以提高全球競爭力。」
對於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而言,群聚發展更形重要,因為中小企業的優點是能夠針對市場進行快速的反應,缺點是規模太小、資源不足,經由群聚整合的力量,正可以補足個別企業的競爭力缺口。
在全球經濟快速整合,跨國界競爭日益激烈的今日,不論是中小企業或大企業,都必須善於運用產業群聚的價值網絡,走向全球化的國際分工,以及快速鏈結組合的商業模式,創造出群聚的共榮前景,以強化國際競爭力。
競合關係激勵研發創新
群聚當中的企業,彼此關係縱橫交錯,成員可能是相同產業的競爭者,或是上下游供應商,也可能是相關服務業,或是大學、研究機構或公會等支援機構。相關企業如果能夠形成產業群聚,彼此合縱連橫,既合作又競爭,就能形成一個堅實的作戰網絡,藉由頻繁接觸與互動的夥伴關係,可以促進資訊與情報的快速交流,進而刺激技術的發展與創新。
事實上,在波特的大力推動之下,目前包括瑞典、丹麥、芬蘭、日本、愛爾蘭、紐西蘭、葡萄牙、新加坡、墨西哥、哥斯大黎加等國家,以及美國的南卡、亞利桑納等州,都紛紛推動產業群聚的發展,來提升區域競爭力。
然而,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以及網際網路的興起,群聚也開始產生本質上的變化,概念不斷更新。對於產業群聚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陳怡之指出:「過去群聚強調地區聚集和人脈的社會網絡,現在則是價值鏈和群聚概念的整合,稱之為價值群聚(Value Clus-ter),新的概念強調網絡價值鏈的聚合,使得群聚開始突破產業以及地理區域的疆界,形成跨產業及跨國界的群聚。」
群聚的背後通常潛藏著龐大的價值鏈,比如全球營運規模最大的沃爾瑪,就是由眾多企業所共同形成的生態系統,誰能在沃爾瑪的價值群聚網絡中正確卡位,誰就能夠確保商機源源不絕。
群聚的真正目的是提升競爭力,透過群聚的機制,有助於人才、資金、資訊的聚集,同時降低個別企業打響名號的困難度。
雖然企業參與群聚,基本上是為了強化競爭優勢,但是不同規模的企業,參與群聚的目的顯著的不同。陳怡之針對這兩種不同規模企業的群聚加以說明。
打團體戰厚植競爭優勢
大公司的群聚目標是邁向國際化,突破地區性的限制,同時經由價值網絡的連結,進行產業價值鏈的延伸,連結方式可能由大公司和大公司形成群聚,或由大公司和小公司形成群聚。對於大公司而言,政府的施政重點應該擺在基礎建設的建置。
中小企業所形成的群聚,重點在於結合地方資源,並且從訊息及情報互動等軟性連結(Soft Link)開始,隨著群聚成員彼此的信任感增強後,在慢慢加深連結的深度。
由於市場競爭漸趨成熟,中小企業所承受的壓力與衝擊相當劇烈,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問題。打團體戰的合作模式,才是中小企業強化經營體質,厚植市場競爭優勢,促成整體產業升級與轉型的關鍵。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
【2006/11/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