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2日 星期日

政大專區》多元的自然 多元的經濟

■ 江永裕
多元是自然界重要的特質,在海底世界,我們觀察到五彩繽紛的水底生物;雨林中,我們觀察到生趣盎然、多元的物種活動。在資源限制下,多元象徵競爭,但也象徵不同物質或物種的互補性。我們看到了野生動物間弱肉強食,也觀察到良性寄生菌種與宿主間互補的現象。
多元的世界裡,一個物種的消失,可能導致另一個物種生存的困難,例如看到箭竹開花 (箭竹即將死亡),我們會憂慮熊貓的生存問題。一個物種的強勢,可以導致另一個物種的毀滅;人類文明的發展,導致很多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
◆產品多元化 才能分散風險
當很多物種消失,自然由多元步向單調,原來彼此相互競爭、倚賴的關係不存在了,之間的平衡力道也消失了,使得倖存者面對不確定的環境。人類文明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帶來生活的便利,遮掩了我們對大自然生態平衡的重視,也使我們面對更多不確定的天然災害。
這種多元的特質也展現在經濟活動中。我們需要各種不同的物質來滿足生存的需要。產品的多元化使我們得到更適合的產品,而生活得更快樂;有多元的投資標的,才有分散風險的空間。
面對著大眾消費能力的限制,多元產品的銷售象徵著彼此的競爭,如飲料業中, 果汁和碳酸飲料彼此競爭;家電業和資訊硬體業競逐客廳裡的影音消費市場。多元產品也產生彼此互補的功能,如互補的影音軟硬體。金融產業競相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不也是因為多元產品的結合所產生的綜效。
兩種產品相互競爭,失敗者退出市場。如數位相機的出現,使得傳統相機需求下降,也導致軟片銷售走下坡。又如PC的出現,造成文字處理機競爭失利,王安電腦也因為沒有適應市場的變化而消失了。另如電腦科技的發展,也使得錄影機不再是家電業的主力產品。
◆資源過度集中 導致泡沬化
上述這些市場競爭仍然維持著多元的特性,只是用不同的產品來維持或加強原有的功能,這正是達爾文進化論中的適者生存。但在很多競爭的過程中,市場經濟喪失多元的特性,而失去平衡的力量。如網路股泡沫化,即是市場上的投資者與投機者,將投資能量過度集中在網路事業上,使得股市活動變得單調,因而失衡,導致泡沫的產生與破滅。在房市泡沫化的過程中,營建業在資源競逐中戰勝很多產業,資源過度集中在房地產業中 (資源分布不夠多元),導致供需失調,房價的大起大落造成許多人的福利嚴重受損。這不正象徵市場經濟的運作,和大自然的運作一樣,多元性及多元個體間平衡的力量,是維持體系運作很重要的關鍵。
自然運作的過程中,一些規律的運動造就了環境的穩定。但既為運「動」必有起伏。起起伏伏是環境維持穩定必經的過程,只是在起伏間,不同的物種受到不同的影響。日出日落,有的動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有的生物則反向行之。
經濟活動不也是起起伏伏?景氣由衰而盛,由盛而衰,周而復始。只是在衰退時,我們常希望政府多作一些事,來減緩衰退壓力,但如果衰退是經濟活動必經的途徑,過度的政策操作會不會帶來更大的起伏?或使得原本的壓力承擔者躲掉了壓力,卻給原本不需承擔的人帶來額外壓力?因為調整的壓力不會消失,只是承擔的人不同。
◆人為干預 埋下失衡因子
同樣地,當一個行業強者恆強,弱者漸失時,會不會造成生態失衡,導致消費者喪失對強者的制衡力量?相關法令的制定如反托辣斯法、公平交易法的制訂,正是經濟體系中為了避免經濟生態失衡所產生的一種約制力量。
這些自然與經濟的比對,對現階段的經濟問題帶來何種啟發?積極鼓勵金控合併與成立,是經濟活動中自然的發展?或是下一波經濟生態失衡的因子?中國大陸經濟的強勢發展,正處於一個由衰而盛的過程,這一股上升的力道,會在何時由何種力量平衡,而趨向穩定?在這種種的起伏間,企業與個人又該如何拿捏,以取得最有利的位置?在研究這些經濟問題時,除了深入了解經濟活動運作的本質外,對比自然運作的方式,應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示,畢竟人類活動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作者是政大商學院金融學系教授)
【2005/01/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