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

職場觀察》職場健康亮紅燈

【經濟日報╱陳珮馨】
天秤的一邊是效率,另外一邊是工時,兩者如何取得平衡,決定員工的健康指數高低,《康健雜誌》與工研院服務業科技應用中心合作,舉辦「健康企業大調查」,發現台灣職場健康亮起紅燈。
調查顯示,員工認為職場最可能影響健康的因素,是工時長或工作量大。超過八成的上班族,擔心壓力讓自己生病,認為乾淨、舒適的工作環境,是健康企業的重要條件;不過,卻有近三成上班族,深受二手菸危害不敢言,也有近五成員工,不敢坐公司馬桶。
多數企業自認注意工作環境衛生,超過66%企業每半年清洗一次水塔,近七成企業每三個月更換一次飲水機濾心。可惜的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缺乏溝通橋樑,調查顯示,五到七成員工表示,不知道公司水塔和空調管道多久清一次、飲水機濾心多久換一次,若有同事罹患癌症,48%上班族並不知道公司會如何處置。
相較而言,國外愈來愈多企業,透過強制手段,管理員工的健康,例如,抽菸、體重、血壓、膽固醇與腰圍超過標準的員工,會被罰錢或扣獎金;健康企業大調查也追問,能不能接受用處罰督促健康?超過八成企業不贊成,卻有六成多員工表示贊同。
國外採取私人保險制度,員工不健康會影響企業支付的保費金額,強制手段可以理解,台灣制度不同,企業通常認為,員工有自主健康管理的責任,不過,從這次調查發現,近五成受訪者完全沒有運動,金融業名列前茅,每周運動三次以上的人僅有一成。
每個人生活形態不同、能承擔的壓力也不同,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王浩威建議,企業若能在招募時,事先篩選合適對象,例如,科技公司要輪值三班,若能聘用較適應三班制的員工,對於員工後續的健康品質,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2007/12/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