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快樂管院周記/自信謙卑的態度

【經濟日報╱盧希鵬】

我跟學生說,做論文除了學習研究的知識外(to do),也在訓練你的態度(to be),是一種「自信而謙卑」的人生態度。

我在教我實驗室學生做研究的第一堂課,都會問他們,如果把研究題目訂為「女人心理」,是不是一個好題目?

這個題目很有趣,但是你可能畢不了業,因為這個題目太複雜了。那麼,「40歲的女人心理」是不是一個比較好的論文題目?有些同學逐漸瞭解我在說什麼,會默默地點點頭。

接著我問他們,那「40歲單親媽媽的心理」是不是一個更好的研究題目?同學笑了。如果是「40歲單親媽媽失業心理之研究呢」?我相信有些同學心中在笑老師好無聊。

那麼「南部40歲單親媽媽失業心理之研究」,是不是又不一樣?還有北部的、東部的、美國的、韓國的、義大利的…。那麼,20歲、30歲、50歲、60 歲…,是否都會有不同的心理?此外,失業心理、戀愛心理、教育心理、工作心理…,是不是又不一樣?還有,單親媽媽、不同行業的婦女、不同職位的婦女…,也會有不一樣的心理反應?

如此一來,當做了100篇女人心理的相關研究之後,我們才可以很謙卑地說:「我應該算是女人心理的專家了。」

我們實驗室做的是「創新接受(人們會不會接受一項創新)」的研究,對設計者而言,我們必須設計出一種被消費者接受的創新才有價值,因為一件創新無論多有用,如果沒有被人們接受,一點用都沒有。對投資者而言,我也必須要預測,某項創新是否會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因為這會影響到你的投資報酬率。對行銷者而言,也要學習操弄一些變數,讓一項創新,能夠更快地被消費者接受。這是我們研究結果的應用。

過去20年,在這個領域中對各式各樣的創新技術做了100多篇的研究論文,我都不敢說自己是這方面的專家,何況你們只做了一篇。所以,當你只做了一篇研究,你必須自信,不然無法通過口試,你也要謙卑,因為你真的不懂。未來,你也會在公司中工作,你的工作也只有一分,你又豈可說自己是專家?

在你的工作崗位上,你要自信,你當然要成為工作崗位中的專家;但是對別人的工作,你要謙卑,因為你永遠可以在別人身上學到不一樣的觀點。

我喜歡學校EMBA同學間永遠互相稱呼對方為學長、學姊,即使你是新生,我還是稱呼你一聲學長、學姊,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

許多小學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因為讀過10萬個為什麼,讀過研究所(特別是博士)的同學,就開始漸漸知道自己瞭解的只有一點點,以致於研究所畢業後氣質就在改變,變得比較內向、比較自信、也比較謙卑。

是的,沒錯,我是說氣質就在改變,並沒有說會變得比較好。(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2011/03/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