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領導統御》跟孔子學領導


江長芳/繪圖

管理知識與時俱進,當多數人抱著近代管理大師的書籍,反覆閱讀時,前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理、政大IMBA教授李瑞華,卻選擇逆向思考,從儒家學說發掘精煉的CEO領導力。

李瑞華認為,儒家思想價值歷久彌新,孔老夫子許多觀念與原則,足以印證新世紀領導原則。以儒家講求的「中庸之道」為例,目的在追求仁、義、禮、智的「四體」動態平衡,企業領導者若能將仁、義、禮、智運用於領導,就可獲得員工信服。

在領導統御上,儒家重視「天命」的概念,認為帝王時代,天子行使權力是受於天命,以造福人民,若違天命,則帝位不保。轉換今日公司治理的概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瑞華比喻,股東大會是公司內的天,CEO則如同古時的天子,以完成股東大會要求為職責,CEO若不能達到領導要求,股東大會有權能收回天命。所以,要做一個成功、稱職的領導人,要先理解自我的天命。

領導 一輩子的修練

「知天命前,要先知道自己是誰,先認識自己。」李瑞華說,天命難尋,孔老夫子到了50歲方知天命,要瞭解自己的天命,他認為可以從3A來探索,即心(Attitude)、力(Ability)、志(Aspiration)。

心指「樂之」,即先找一份讓自己有心做、樂意做的工作;力指「能之」,這份工作不但要樂意做,且自己有能力做,能做得很好。

但若只有心、有力,只算可用之才,真正的人才,還要有志。志指值得自己做,且有目的、有志向去做的工作。李瑞華說:「找天命,就是找到讓自己樂意做、願意做、值得為自己忙的工作。」

「領導者是一輩子的修練。」李瑞華表示,只要努力投入,就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因此CEO學習領導,除了積極強化外在技能,也要提升內在智慧,不斷努力追求,達到儒家的「內聖」境界。

管人 先管理好自己

「內聖」而後「外王」。好的領導者,先求修身,管理好自己,才談治國、平天下。李瑞華說,身為企業領導者,須從找尋天命的過程中修練,不斷自省、自知後自律,反求諸己、知行合一。

要求別人前,先以身作則,透過實踐天命的過程,獲得自信,最後達到自在、自生境界。做好自己,才能發揮影響力,精神感染每個夥伴,大家都努力把自己做好,公司才會愈走愈好。

培養領導力是個不斷循環、從裡到外修正自我的過程。李瑞華說,領導者從實踐天命的過程中,不斷優化自我,努力修正步伐,最後若能達到如孔老夫子所言:「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凡事能隨心所欲,信手拈來談笑用兵,便已領悟到領導的最高境界。

領導者還需有賢才輔助,才能叱吒商場。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李瑞華延伸為,企業若要找到引頸企盼的人才,得把選才標準從「知之」拉到「樂之」層次。

他解釋,知之型人才,學、經歷很好,但比起努力把握機會在工作崗位上學習的好之者,忠誠度不見得會比較高;但好之型人才,遇到挑戰時,可能畏懼不前;樂之型人才,樂於工作,全力奉獻職務,即使面臨挑戰,仍因樂以忘憂。

伯樂找千里馬,還要想辦法留在身邊,企業留才也是如此,除了加薪,更要打造讓員工可以樂己忘憂的環境。

求才 做到近悅遠來

李瑞華引用孔子的話:「近者悅,遠者來。」人際網絡、舒服的環境可以留住人心,領導者提供員工良好的社會網絡,讓員工有愉悅的感受,自然產生磁吸效應,吸引外面的人才加入。

隨著中華文化抬頭,引發全球對儒家學說的高度興趣。在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增貶值快速,李瑞華向國學大師請益,把儒學知識運用於人才管理,發揮人力資產最大價值,帶給企業CEO領導統御的新思維。

【2009/03/2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