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學者觀點》在地型創新 建構生態系統新思維

第三種類型是在地型創新。傳統製造業以中心工廠為重心,連結周邊的中小企業,進軍全球。但當中心工廠移往其他地區,或者全球性製造系統開始重組時,未來的重心會是什麼?重新回到土地上,在地型創新就是未來在生態系統建構過程中的基本核心。

在地型創新有兩種,一種比較傳統,強調結合當地的自然、傳統、人文、歷史與社會等脈絡,凸顯在地特性,創造共生共榮的創新生態系統。下一個十年產業政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能否調整過去以製造中心工廠為核心的創新系統,改變成以土地為核心的創新生態系統,不僅延續傳統,而且更尊重自然、融合科技與人文,展現對未來城市的想像。城市、土地將成為未來所有整合中小企業的基調。

陽朔桂林是很好的例子。陽朔桂林成為國際級觀光景點後,對當地居民而言,並沒有帶來很大的好處。在張藝謀以陽朔桂林為背景編劇後,陽朔的農漁民獲得就業的 生機。每晚劇碼上演,需要動員700個臨時演員扮演農夫、漁夫,過去耕種、捕魚維生的當地人只要來當臨時演員,就能獲得過去收入兩倍的薪資。張藝謀不僅創 造了700個就業機會,也為當地帶來新的人文思維。

台灣許多重大科技投資花費上百億、千億,但創造的工作機會有限。陽朔桂林的故事值得大家省思,從在地文化延伸的觀點重新思考,將在地的風景、山水轉換為故事的一部分,讓本來擁有的旅遊魅力繼續存在,也解決當地的失業問題。

對應陽朔山水,電影海角七號為墾丁帶來旅遊熱潮,但這股熱潮並沒有為墾丁帶來太多的好處,無法成為可以長期經營的持續、延續型模式,過幾年海角七號的熱潮消退,墾丁就不熱了。以土地為核心思考台灣生態系統,是旅遊業重要的關鍵。

熱門的電視節目「星光大道」,更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案例。所謂生態系統的建立,是尋找土地的獨特性,然後建構全新的創新力量,陽 朔桂林以山水為核心,星光大道則立基於幾十年來建立的KTV文化。KTV的普及,不僅培養許多會唱歌的素人,更讓星光大道產生社會共鳴。最近電視上更興起 一股以歌唱作為主軸的綜藝節目,有的是猜歌詞、有的是接歌詞,若非以KTV文化為核心,這些節目可能會衍生成截然不同的面貌。

宜蘭傳藝中心則是另一個例子。傳藝中心本來希望成為宜蘭的旅遊核心,不過在本土特色的凸顯及生態系統的建構缺乏完善規劃下,未產生足夠的力量。下一個階段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強調生活品質、改善生活空間的理念下,重新建構生活品味的產業,同時形成健全的生態系統。

以土地為核心的思考,一方面延續過去的文化或自然,另一方面則做全新的建構。建構未來新都,已成為世界趨勢。未來新都希望以生活情境串連各種單點的科技和產品,讓生活中的各個環節更加便捷;正因為以生活為中心,食、衣、住、行、育、樂每一向度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和功能,所有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會有更多著力點和發展點。

韓國在松島建立一個未來新都,結合科技、生活、教育、娛樂及其他新產品,形成新的生態系統。在歐洲,這樣的例子更多,瑞典Malmo城市,在建構強調生態 永續的未來城市的過程中,將住宅、商業、教育、休閒重新組合,創造許多新機會,也做很多新的實驗,運用適切的科技,與在地環境共生。

可惜台灣只有民間企業在做實驗。遠雄未來城算是類似的實驗,但它畢竟只是一個建築業者,無法衍伸到生活、休閒、教育、娛樂等其他元素。從韓國坡州出版城的例子,不難發現未來生態因為大環境改變,將會進行許多革命,生產、生活關係的改變即是其中之一。

過去製造業的思維,非常強調工業區、住宅區、商業區的明顯劃分,一旦逐漸走向知識經濟系統,製造的紛亂或汙染會變得不嚴重,生活、生產會重新結合,或許就 會回到樓上住人、樓下做生意,這種過去大家所習慣的生活方式。未來中小企業重新崛起時,不必再有大工廠或進駐工業區,才能完成所有的生產機能。

未來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開始強調區域型經濟,過去在地發展的共通平台是中心工廠,未來若要更強調生活,讓食、衣、住、行、育、樂同時產生,則城市、鄉鎮或是那塊土地,將成為在地發展的共通平台。

(五之四,作者是政治大學校長)

【2009/02/05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