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月24日 星期四

沙氏法案 改變企業文化

■ 記者林杰兒/台北報導
美國沙氏法案頒布兩年來,是否真正達成重建資本體系、恢復市場信心的目的?多位會計專家學者指出,配合強化企業內控與外部監督能力,以及資訊透明度的提升,儘管整體大環境變化快速,對於未來投資環境還是可以「保持樂觀,微笑以對」。
全球資本市場近年來歷經許多重大變革與多起企業醜聞的震撼教育,為重振投資信心,美國在2003年頒布沙氏法案,被視為是經濟大蕭條時期以來影響資本市場最深遠的法案。為探討對國內資本環境的影響,會計研究月刊與致遠會計師事務所昨(23 )日舉辦「從美國沙氏法案看台灣資本市場的建構---對企業的衝擊與會計師角色的變遷」研討會,邀請多位主管官員、會計師與學者進行深度對談。
Ernst&Young會計師事務所全球總裁James S. Turley指出,隨著美國財務會計準則(FASB)與國際會計準則(IAS)的逐漸趨近,其與美國證管會、以及在沙氏法案後新成立的PCAOB(公開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三者間如何共同合作,也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
「企業的決策行為在改變,主管機關的思維也與以前大為不同,」Turley指出,沙氏法案頒布後,很多CEO、CFO的第一個感受就是「要作的工作比以前多許多」,然而觀察法規,最根本的改變還是在於「企業文化」本身,公司未來必須更加注意自身社會責任許諾與經理人誠信問題,而不再只是一味的追求營收成長。
不過,沙氏法案因為規範空前嚴格,也被外界批評為「管過頭了」,對此,金管會副主委呂東英在開幕致詞時指出,包括主管機關日前對12位會計師的懲處,就是要釐清所有相關人員的疏失責任,重建投資市場的信心,同時證交法、會計師法等法案也正在積極修正中。Turley也表示,對未來的資本市場相當樂觀。
政大會計系教授周玲臺則直言,沙氏法案第303節有關「禁止公司不當影響審計人員獨立性」的規定,藉由加重管理當局的法律責任,除可避免國內普遍常見「公司出事,會計人員有罪、但CEO與CFO卻消遙法外」的弊病,更可消除「假帳真查」的怪象。此外,她也建議,與其定期輪換會計師(即所謂旋轉門規定),不如更徹底的進行「事務所的輪替更換」,而這也是美國目前正研究的政策方向。
【2005/02/2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