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績效管理/教練式領導

【經濟日報╱潘俊琳】

績效是管理出來的?那得看是什麼樣的管理。

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導師」的Stephen R.Covey 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指出:「企業面臨提升績效的巨大壓力,而大部分的員工卻認為自己的潛能無法完全發揮」。

這就是以「工業管理」的思維,管理「知識經濟」時代員工的盲點。

知識經濟時代的觀念被提出,不過是這十幾年來的事,有太多的管理者腦袋還停留在工業管理的舊思維中。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下一個社會》一書中說道:「未來歷史學家在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時,他們強調的將不是科技文明,而是人們從這個時候開始學會自我管理」。

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理事長陳茂雄表示,要讓員工懂得自我管理,企業主首先必須採用「教練式」領導。在工業經濟時代,老闆面對員工是採用「職務說明」,關係是「上對下」,管理的方式就是「控制」。但是到了知識經濟時代,老闆在評價員工時,看得應該是「獨特貢獻」,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夥伴」,管理方式則是讓員工可以「釋放潛能」。

陳茂雄說教練式的領導可分為三個層次,從不給答案、引導提問到發掘盲點,可說是結合了管理學和心理學。而這樣的領導當然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對方是剛進公司什麼都不懂的菜鳥,當然還是得先從指導式管理開始。但對於能力強,但工作意願低的好手,教練式的管理往往就能夠激發出個人的潛能。

思維還停留在工業時代的管理者,對於達不到要求的員工,第一個念頭通常就是「控制」,當控制還達不到要求時就再「加壓」,大聲斥責、當眾羞辱是通常的手段。但人類的行為有時就像冰山一樣,一座冰山顯露出來的部分,通常只有八分之一,隱藏在「問題背後的問題」,才是影響員工績效的關鍵。

陳茂雄指出,教練式領導這個理論的模式,就是「績效=潛力-干擾」,而這個干擾常常來自不懂管理的經營者。這樣的經營者經常會用「封閉式」的問句,讓員工不得不回答NO。例如:你知道進度落後了嗎?答:不知道。你知道落後的原因嗎?答:不知道(知道了還會落後嗎?)你試過新方法嗎?答:沒。這種問話的方式,只會讓已經受到挫折的員工更加氣餒。

懂得利用教練式領導的經營者,問話的方式就會採「開放式」,例如:專案的進度現在進行得如何了?是有什麼事情讓進度落後了?我們要怎麼樣才能趕上進度呢?這樣的發問,讓應答者有了回答的空間,在回答時應答者通常也能思考出因應方式,既達到尊重也獲得雙贏。

將思維從工業時代的管理進化到知識經濟管理,需要學習。陳茂雄說,首先必須接受知識經濟時代的領導轉變,進而改變自己的心態,並學習理論架構和實務操作,最重要的是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

【2010/08/3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