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思考方塊》換位置要換腦袋【2004/11/19 經濟日報】

■ 張昆典

我們常以「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批評他人改變立場,言下之意是指這個人沒有立場,前後的意見或看法不一。
儘管做人處世的態度應該始終如一,譬如永遠以誠信待人當然很重要,不過職場中,很多規劃、執行和應變確實有必要「換位置要換腦袋」,尤其是職務變換或一直往上調整時,不換腦袋還真不行。
新進人員的首要目標,就是趕緊學習基本專才,有效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在這個階段、這個職位上,他關心的只局限於個人的工作環境、個人的訓練機會或個人所受到的待遇。
有一天他升上了基層主管,除了要照顧所屬人員,還必須與其他單位打交道,亦即對內要提供屬下公平的工作機會,或者為了特殊目的要求部分員工從事特別的工作,對外要爭取自己單位的權益。
隨著公司的規劃或任務需求,這個人的職務變動可能是調到不同部門,譬如從生產單位的廠長職位異動為業務經理,這時他又扮演截然不同的角色,思維會有很大的改變。
之前,他專注於規劃生產,了解工廠的生產能力,對於業務部門「毫無節制」的要求,自然會加以抗拒;更換職位後,他就會盯住「業績」,期望業績衝得愈高愈好,工廠的產能極限、是否能應付訂單量,就不是他的主要考量了。這就是「換職位換腦袋」的標準事例。
當這位主管進一步高升,同時掌理生產與業務,思維更非變不可。也許他會花很大心力去協調兩個單位的「本位目標」,使生產與業務搭配得宜;甚至因為公司的某些考量,必須盡力衝高業績,他可能對業務單位提出「幾近無理」的要求。
為了應付衝出來的訂單,對生產單位「沒有理由、時限內完成訂單生產」的要求,說不定也會讓生產單位覺得他「蠻不講理」。兩個單位主管的任何抗拒思維都將無濟於事。
這些事例說明職務轉換,會導致工作的任務、目標隨之改變,所要考慮的層面、所要處置的手段也就不一樣,因此,新職位自然要有新思維。換了位置想要有稱職表現,要換新腦袋才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