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標竿十年為台灣帶來什麼【2004/10/15 經濟日報】

■ 官振萱
《天下雜誌》舉行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選評,今年正式邁入第十屆。十年,台灣的產業面貌已大大改寫。
企業風起雲湧寫歷史,天下雜誌「標竿企業」調查及專題,忠實記錄了這段歷程。從1994到2004年,是台灣企業能量爆發的十年。企業從台灣走向世界,從製造走向服務。這也是深耕研發、建立制度、精進運籌、提升生活便利與品質的十年。
標竿企業,更是帶動台灣企業向上的力量。它們為台灣帶來什麼?會將台灣帶向什麼樣的嶄新境界?
還記得十年前的台灣嗎?哪些人物正活躍?哪些企業在崛起?你的公司又正為了什麼而奔波努力?
這十年,對許多企業家而言,有的是大躍進的十年,有的則如大夢一場。天下雜誌舉行標竿企業評選,今年,正式邁入第十個年頭。
1994年迄今,企業風起雲湧寫歷史,天下雜誌「標竿企業」專題,則忠實記錄了這段高手過招的歷史。
拉開歷史的縱深,這十年,對許多企業來說,也是真正「建立制度」的太初十年。「早期我們是混戰中求生存,邊戰邊學,這十年,才開始好好想,要怎樣建立一個好的企業體制,」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回憶。
在這十年當中,台灣的標竿企業為這塊土地開創了什麼?帶來什麼重大創新與成就?
一、帶進國際視野與管理制度
去年初,花旗銀行發生集體跳槽風暴,然而,今年花旗依舊穩坐銀行業龍頭,整體聲望甚至大幅回升,教人見識了「屬於組織的知能,花旗的基礎是多麼紮實,」司徒達賢讚許。
相較於根基尚淺的台灣本土企業,像花旗這樣的外商公司帶進了屬於百年老店的經營智慧。192歲的花旗,與113歲的飛利浦、90歲的IBM等,在台分公司都是標竿企業常勝軍。他們示範了何謂企業文化、專業態度、對人才的尊重,以及能經歷景氣循環、挺過風暴的「制度」。
二、保留本土美好的事物
在向西方學習的同時,屬於在地的美好事物,卻也沒有被標竿企業遺忘。譬如中國人的國飲--茶,就被食品業龍頭統一企業視如珍寶,投資上百萬資金研發、添購設備,發展出留住清香的「單細胞淬取」技術,誕生了連年輕世代也愛喝的「茶裏王」。
還有統一超商的奮起湖便當、鐵路便當、台灣鄉鎮特色土產……,「並沒有因為時代進步,這些記憶裡美好的滋味就被遺忘,」奧美廣告副董事長葉明桂臉上掛著幸福。
三、台灣研發重鎮地位確立
1995年,宏碁董事長施振榮第一次提出「微笑曲線」理論,很有石破天驚的味道,猛擊陶醉在龐大製造利潤裡的台灣企業。當時他甚至認為台灣的研發能力30到40分,國際行銷能力只有5到30分。十年後施振榮說,台灣的研發有50到70分,行銷20到60分。成績仍不夠漂亮,但提升研發與行銷的觀念,已深植各行各業。
事實上,台灣的研發人才備受國際重視。近年來,已有20家重量級跨國企業來台,設立23個研發中心。日產、豐田、福特等大車廠,也都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中華、裕隆汽車的亞洲技術中心,也備受肯定。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大手筆規劃7,000人的研究院,為下一個十年的策略作定位。台灣企業非常清楚,製造優勢已西移,必須利用研發體質轉型。
四、不斷有新的、有競爭力的產業群聚出現,對世界有影響力
這十年,台灣得天獨厚孕育出一個個工程師企業家,如曹興誠、林百里、施崇棠、李焜耀、蔡明介…,串連出一個個世界舉足輕重的產業群聚-半導體與IC設計、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以至於新興的TFT-LCD群聚,為台灣寫下眾多「世界第一」。除了光芒四射的科技業群聚,台灣還有隱身在中南部鄉間角落,卻散發大氣勢的產業群聚。
譬如以巨大捷安特為首,產值超過600億元,出口世界第一的腳踏車。還有外銷量世界第一的蘭花,也為台灣寫下美麗的競爭力。
根據波特的產業群聚理論,台灣因為有專注本業的龍頭企業,帶著上下游供應商,以高品質的人才、技術為後盾,彼此激烈競爭,還有內行而挑剔的顧客,才能誕生一個個充滿生命力的產業群聚。
五、以創新的運籌管理,創造全球供應鏈傳奇
產品生命周期愈來愈短,交期愈趕、客戶要求愈彈性多變、甚至逼迫供應商吃下庫存風險時,台灣企業反而化苦境為優勢。
台灣有出名的「九八二」,意即98%的貨可在兩天內出完,還可以直接送到顧客手上。
這樣的精準與速度,背後是靈活整合協力廠、彈性調配生產線,以及對流程的不斷分析、改善。
當全球大企業蜂擁搶進中國,台商憑著和全球品牌大廠合作多年,累積的默契與信賴感,「讓台灣躍為系統整合者、資源整合者、企業整合者,」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對媒體指出,「我們跟全世界網絡、市場相通,台灣掌握客戶,然後分配產品在哪裡設計、交貨、接單、生產。」
七、跨國營運進入新境界
地理上,台商布局從第三世界挺進第一世界美國、歐洲,譬如德州有「台塑街」。戰線繼續延伸,市場甫洞開的東歐,鴻海、華碩也早就佈局,寫下布拉格的春天。
經營深度上,也從運用各國勞力到運用腦力。譬如屏東小孩張明正創立的趨勢科技,在日本掛牌,全球23個分公司,14人核心團隊中,有六個國籍。
明年元月一日,台灣更將出現「台灣人創業、老外接班」的首例,義大利人蘭奇將正式接掌施振榮創立的宏碁。「日本人、韓國人做不到(讓老外接班),我們做到了,」永遠充滿開創精神的施振榮說。
八、台灣經濟向「軟」行,漸漸有世界級的服務
帶領台灣製造業「服務化」,台積電是領航者。台積電始終在半導體業稱雄,「關鍵之一就是它的服務,創造了很難被取代的附加價值,」經濟部技術處長黃重球說。台積電的服務,例如「虛擬晶圓廠」,隨時讓客戶掌握自己產品在台積電的製造進度。台積電投資開發豐富的IC設計工具資料庫,也是為了服務客戶,「就是為客戶赴湯蹈火,」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
在汽車業,世界級的服務也慢慢開出成果。譬如中華汽車,車主從訂車到交車,只需七天。目前BMW還要十天,豐田也要七到十天。
當硬梆梆的「製造人」變臉為柔軟體貼的「服務人」時,代表台灣企業清楚意識到,未來,必須用服務來進行差異化競爭。
九、中產階級新生活開始
台灣人在追求規模、速度的同時,另一方面,也開始享受從容、便利、品味的生活。中產階級大忙人們,幾乎已離不開便利商店這個不斷創新的萬用通路。2003年時,台灣平均每3,357人就有一間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一。
周休二日後,也帶動中產階級休閒生活起飛。新光三越、SO-GO百貨都進行大手筆商圈再造;飯店業也有後起之秀如涵碧樓,專提供高價位、超精緻享受;航空公司各類套裝假期推陳出新,點點滴滴都讓台灣的中產階級更懂得享受生活。
十、金融產品的創新實驗
在台灣充滿豐沛活力的沃土上,金融機構也做了很多創新實驗,信用卡、白金卡、現金卡、各類型房貸、財富管理……,金融商品多到令人眼花撩亂,也讓台灣從儲蓄走向消費年代。
台灣的信用卡發卡量,從十年前的270萬張,成長到今年7月的4,115萬。同時,台灣的迷你卡、白金卡,成長量也都是世界第一。刷卡幾乎成為「全民運動」。然而,消費胃口愈養愈大,過度借錢消費,為台灣帶來的副作用也會很可怕。
標竿十年,對檢視一個企業、一種脈動,下一論斷,畢竟還是太短,台灣企業還十分年輕,未來的可能性無限。
(本文轉載節錄自天下雜誌標竿專題報導)

沒有留言: